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九下·开州期中) 下表是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   )

    类别

    自行车

    人力车

    马车

    汽车

    摩托车

    骡马大车

    数量

    64100

    42900

    300

    2200

    40

    9400

    A . 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 B . 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 C . 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 D . 变化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
  • 1. (2024·长春模拟) 近代中国有中医、西医之分,中医又分为儒医与郎中;西医又分为教会医生与学医的归国留学生,不同群体看病有了多样选择。这种现象体现了近代中国社会(   )
    A . 管理混乱、杂乱无章 B . 医学领先、文化繁荣 C . 社会动荡、经济凋敝 D . 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 1. (2024九下·德庆月考) 1921年,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剪去长发,遭到学监的训斥,认为剪发有损学校名誉,阻碍教育前途,规定剪发女生不准回家和上街。1921年7月,巴县知事还发出“禁止男女同行”的告示。这反映了当时的重庆(   )
    A . 争取妇女解放的阻力很大 B . 受新文化运动影响较小 C . 大力整顿社会的不良风气 D . 教育水平低于全国各地
  • 1. (2022八上·深圳期末)  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礼节上,有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在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许纳妾的习俗”。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变迁中( )
    A . 民主平等普遍实现 B . 顽固保守抗拒潮流 C . 崇洋媚外追求新潮 D . 新旧并行多元发展
  • 1. (2023八上·湘潭期末) 李大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礼节上,有的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在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许纳妾的习俗”。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在社会习俗变迁中( )
    A . 民主平等普遍实现 B . 顽固保守抗拒潮流 C . 崇洋媚外追求新潮 D . 新旧并行多元发展
  • 1. (2023八上·雷州期末) 1942年,晋冀鲁豫边区颁布了《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强调结婚自愿、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原则,但在执行过程中阻力重重,为此赵树理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创作了《小二黑结婚》。这说明文学创作的源泉来自于( )
    A . 社会生活 B . 国 家政策 C . 风俗民情 D . 作家勤奋
  • 1. (2023八上·博罗期末)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摘编自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 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简表(部分)

    时间

    翻译书籍类型

    书量和所占比例

    20世纪以前

    自然科学

    437部,占75.3%

    社会科学

    80部,占13.9%

    20世纪初

    自然科学

    164部,占19.6%

    社会科学

    327部,占60.9%

    ——据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社会出现的新情况。(不得照抄原文)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传统文化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 1. (2023八上·博罗期末) 李大钊曾写道:“礼节上,有的鞠躬,有的跪拜,有的脱帽,有的作揖”,“婚姻上,一面立禁止重婚的刑律,一面允许纳妾的习俗”。这反映近代中国社会( )
    A . 民主平等普遍实现 B . 顽固保守抗拒潮流 C . 崇洋媚外追求新潮 D . 新旧并行多元发展
  • 1. (2023八上·隆回期末) 纵观近代百年中国,一个古老儒家帝国历尽无比艰难,经历着一系列的变化,逐渐变为一个近代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

    材料二

                    图1  手工纺纱                图2 湖北织布局

    材料三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 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

    材料四  五四运动后期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中国工人运动已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4争,中国新的革命力量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1. (1)  材料一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此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从图1到图2表明,纺织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举出一例与图2性质相同的近代企业名称。
    3. (3) 材料中的“革命”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指出社会习俗方面发生的变化两项。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新的革命力量”指什么?“新的革命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怎样的准备?
  • 1. (2023八上·隆回期末) 晚清有人写诗描写上海“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宴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该诗感叹了当时上海新出现(   )
    A . 西式餐饮 B . 游园活动 C . 影视娱乐 D . 电力照明
1 2 3 4 5 下一页 共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