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信息技术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三上·杭州期中) 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工智能以机器为载体,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 B . 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存储、记忆和搜索功能,不会出错 C . 符号主义需要手工构造知识库,属于数据驱动的智能方法 D . 语音识别系统需要大量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和测试,故无法识别实时语音
  • 1. (2023高三上·杭州期中) 下列关于进制与信息编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最大的两位十六进制数值是FFH B . 将商品信息转换为条形码的过程属于编码 C . 声音数字化过程中的量化位数越大,保真度越好 D . ASCII码用7位二进制进行编码,十进制范围为1~128
  • 1. (2023高三上·杭州期中) 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包含n个(编号为0~n-1)组件,其组装可由多名工人共同协助完成。组装时每个组件都不可遗漏并能按序完成,有些组件存在前置组件(以下简称“前置”),即安装有先后顺序。例如,某产品有6个组件,如下图a所示,组件3的前置是组件1和组件2,即安装组件3需要在组件1和组件2完成之后。若0~5号组件的组装所需单位时间分别为2,5,2,4,3,5,则在工人数量不限的情况下,所有组件安装完成最短需要14个单位时间。

    图a

    为了梳理产品组件的组装顺序,并计算所有组件安装完成所需的最短时间,编写程序模拟组装过程:先同时组装前置总数为0的组件,完成后更新每个组件的前置总数,再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所有组件安装完毕,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图b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b

    1. (1) 图a所示产品的1号组件组装时长若缩短为3个单位时间,其它时间保持不变,则所有组件安装完成所需最短时间为个单位时间。
    2. (2) 定义如下cal(a, n)函数,参数a列表的每个元素包含两项,a[i][1]是组件编号,a[i][0]是a[i][1]的前置编号,例如a中某个元素值为[2,3],表示组件2是组件3的前置。该函数的返回值是列表s和列表pre,其中s记录所有组件的相互关系,pre[i]记录初始情况下组件i的前置总数。

      Def cal(a, n):

      pre=[0]*n

      s=[[0 for i in range(n)] for j in range(n)]              #创建n×n的二维数组s,元素初始值为0

      for i in range(len(a)):

      x, y=a[i][0], a[i][1]

      s[x][y]=1

      pre[y]=

      return pre, s

    3. (3) 定义如下proc(n, s, pre)函数,该函数的返回值是列表v, v[i]代表从开始到组件i完成组装所需的最短时间。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def proc(n, s, pre):

      head=tail=0

      que=[0]*n

      for I in range(n):

      if pre[i]==0:

      que[tail]=i

      tail+=1

      while :

      x=que[head]

      head+=1

      for i in range(n):

      if s[x][i]==1:

      pre[i]-=1

      if pre[i]==0:

      que[tail]=i

      tail+=1

      v[i]=max(v[i],

      return v

      """

      组装编号0~n-1的单个组件所需时间存入t列表,组件前置关系存入a列表,如第15题图a所需时间t=[2, 5, 2, 4, 3, 5];a=[[0, 2], [2, 3], [1, 3], [3, 5], [3, 4]]

      """

      n=len(t)

      print(’编号为0~’+str(n-1)+’的组件组装所需单位时间分别为:’, t)

      v=t[:]

      pre, s=cal(a, n)

      v=proc(n, s, pre)

      data=[0]*n

      result=[i for I in range(n)]               #创建列表result=[0,1,2,……,n-1]

      for i in range(n):

      data[i]=v[i]-t[i]               #data[i]表示组件i开始安装时间

      for i in range(n-1):            #按组件开始安装时间升序排序,开始安装时间相同时按组件序号升序

      for j in range(n-1-i):

      if data[result[j]]>data[result[j+1]]:

      print(‘组件组装顺序:’, result, ‘, 安装完成所需最短时间:’, max(v))

    4. (4) 以下选项与题(3)加框处代码功能相同的是___________(多选,填字母)。
  • 1. (2023高三上·杭州期中) 有如下Python自定义函数:

    def fun(x, i):

    if x<i:

    return i

    elif x%i==0:

    return x

    else:

    return fun(x-i, i+1)

    执行语句k=fun(37, 3)后,k的值为(    )

    A . 5 B . 6 C . 30 D . 34
  • 1. (2023高三上·杭州期中) 列表d有n个整型元素,输出列表中最长连续递增序列的长度。小明编写的Python程序段如下:

    k=1; lmax=1; n=len(d)

    for I in range(1, n):

        if d[i]>d[i-1]:

            k+=1

        else:

            if k>lmax:

                lmax=k

        k=1

    print(lmax)

    该程序段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得到符合题意的结果,下列4组数据中能测试出这一问题的是(    )

    A . [1, 4, 5, 1, 2] B . [1, 2, 3, 4, 1] C . [1, 5, 1, 2, 3] D . [5, 4, 3, 2, 1]
  • 1. (2023高三上·杭州期中) 下列有关数据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计算机中的数据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 B . 人们观看在线影视时,点播的视频是信息 C . 信息本身会因为被别人获取而发生损耗 D . 大数据的数据总量越大,价值密度就越高
  • 1. (2023高三上·杭州期中) 下列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数据本身不需要经过解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B . 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因此不能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传输、存储和表达 C . 信息的价值包括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经过人为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不再具有价值性 D . 与数据和信息相比,知识更接近行动,不同的人接收同样的信息后所建构的知识不一定相同
  • 1. (2023高三上·杭州期中) 下列关于数据与大数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大数据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数据总量越大,价值密度越高 B . 计算机数据的管理已经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三个阶段 C . 大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数据量非常大,因此只需要随机抽取部分样本进行研究即可 D . 可以通过磁盘阵列、数据备份和数据加密等方式保护存储数据的介质,从而保护数据安全
  • 1. (2023高三上·杭州期中) 下列关于数据的采集与编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表示0~256范围内的量化值,至少需要9位量化位数 B . 所有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和处理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实现 C . 采样频率会影响信号保真度,提高采样样本数一定可以有效提高信号保真度 D . 矢量图形保存的文件大小一般比位图要小,在图像处理软件中放大矢量图形不会出现失真
  • 1. (2023高三上·杭州期中) 某“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实时监测系统”每隔一定时间采集大棚内的温度数据,如果超出适宜温度范围就会进行降温或升温的调节(适宜温度范围为tmin~tmax(含tmin,tmax)),计算一段时间内超出适宜温度范围的次数,列表变量s存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下列程序正确的是(     )
    A . c=O

    for i in range(len(s)):

        if tmin <= s[i] <= tmax:

            continue

        c+=1

    print("超出适宜温度范围的次数",c)

    B . c=0;i=0

    while i<len(s):

        if not(tmin<=s[i]<=tmax): 

            c+=1

            i+=1

    print("超出适宜温度范围的次数",c)

    C . c=O

    for i in s:  

        if s[i]<tmin or s[i]>tmax:

            c+=1

    print("超出适宜温度范围的次数",c)

    D . c=[0]*len(s)

    for i in range(len(s)):

        if not(s[i]>=tmin and s[i]<=tmax):

            c[i]=1

    print("超出适宜温度范围的次数”,c)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