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恩格斯曾指出:“当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贵族的疯狂争斗的喧叫充塞着中世纪的时候,被压迫阶级的劳动却在破坏着整个西欧的封建制度,创造着使封建主的地位日益削弱的条件。”英国13、14世纪的普通农民正是通过“劳动”,以及岁岁月月并非惊天动地的抗争,逐渐创造着使封建关系日益削弱的条件,同时逐渐产生了摆脱农奴制束缚的要求,而且拥有了必要的力量去逐渐摆脱套在自己身上的农奴制枷锁。要求自由劳动和自由流动的巨大历史性解放过程,大约从12世纪揭开序幕,农奴的逃亡斗争成为先声。这也正是几个世纪后英国农村社会发生划时代变化的一个重要台阶。
——摘编自侯建新《现代化第一基石——农民个人力量与中世纪晚期社会变迁》
材料二 在马克思看来,在中世纪早期即日耳曼时代的“出发”期(5—10世纪),欧洲是纯粹的农业社会,乡村几乎是唯一的“历史的舞台”。10世纪后,由于新的封建生产关系确立,社会生产力无论是农业还是手工业,都有显著提高。1世纪欧洲中世纪城市广泛兴起后,城市在和乡村的对立中“进一步发展”。中世纪城市也颠覆了古代城市的许多本质。政治上,由于封建领主的驻地(城堡、庄园)在农村,因此“到处都是农村榨取城市”;而在经济上则反之,“城市通过它的独占价格,它的课税制度,它的行会制度,它的直接的商业骗术和它的高利贷剥削着农村”。最后,14—17世纪城市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农村转移,促使西欧进入原工业化时代。
——改编自刘景华《略论欧洲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