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
请结合所学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在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任选一个或从整体上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所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篇:机器时代的成就
材料一 (1851年5月5日,万国工业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办。参加博览会开幕式的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她的日记中写到)“……那无数挥舞着的手掌,鲜花,雕像,以及挤满人群的走廊,进入大殿后嘹亮的号声,此种感觉实在毕生难忘,我感到无比激动……放眼所见……是那么的神奇——多么浩大、多么辉煌、多么震撼人心。”
——摘编自吴倩:《中日两国参与和举办世博会的历史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例观众可能在博览会的英国展位上看到的展品,并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英国能成为这届博览会举办国的主要原因。
第二篇:纪念与展望
材料二
时间 | 名称 | 主题 | 网红展品 |
1876年 | 美国费城世博会 | 百年庆典、显示科技领先、经济强国的地位 | 自由女神像举火炬的右手被单独在费城世博会展出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美国费城世博会写一个推介词。
第三篇:工业革命的腾飞
材料三 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机械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馆,汽车堂皇出入。……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也体现了① 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以上材料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3)指出材料三中①处的工业革命名称,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它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第四篇:和谐与发展
材料四 2023年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办。从高端装备制造到新能源汽车,从先进医疗器械到创新药物……前5届进博会共有代表性首发新产品,新技术约2000项;通过进博会肯尼亚群食牛油果进入中国市场,成千上万的当地种植户受益,一条阿富汗羊毛地毯在中国销售,四五个地毯编织工人家庭增收;摩洛哥的铜质手工艺摆件、智利的马普切部落银制装饰品等精美国礼纷纷亮相,进博会生动描绘着美美与共的画卷。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世界经济领域反映出的发展趋势。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了多次博览会,如上海世界博览会,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等,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从国家实力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样性,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某中学以“起源·交流·互鉴”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任务一 文明起源】
文明古国 | 发源地 | 出现奴隶制国家的时间 | 文明成就 |
古代埃及 | 尼罗河流域 | 约公元前3500年 | 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
古代两河流域 | 两河流域 | 约公元前3500年 | 《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等 |
古代印度 | 印度河流域 | 约公元前2300年 | 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等 |
古代中国 | 黄河、长江流域 | 约公元前2070年 | 青铜器、甲骨文等 |
【任务二 文明交流】
【任务三 文明互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发展史中以开放包容的胸怀不断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优秀文化中“民为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仁者爱人”“扶贫济困”“与人为善”等理念,阐释了中国的天下观、发展观、文明观、和平观,可以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通。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摘自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任务一历史图片释读革命建设】
【任务二英雄不朽推进革命建设】
小李同学在“看电影、学历史”活动中,准备了以下材料
电影名:《杂交水稻之父》经典台词:“如果没有我的祖国和人民的支持,我的梦想就不会实现。”
电影名:《两弹元勋》经典台词:“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电影名:《铁人》经典台词:“为了国家永远不贫血,我们自己的血已经备下来了,已经烧热了。”
【任务三中国现代史大事记(节选)】
序号 | 时间 | 事件 |
① |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② | 1956年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
③ | 1978年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
④ | 1992年 |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
⑤ | 2001年 |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⑥ | 2017年 | 中共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和;
时期:图四和图五。
【梦想实现】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列拥护。
【由分到合】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探索失误】
材料三:小明的爷爷今年62岁了,办了好几个厂子,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他非常节俭,最看不得别人的浪费。他常说:“我6岁那年,全村开始大规模炼钢铁……我们陈集人民公社也成立了……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这时流行的口号。唉,我怎么看着有些不对劲呢?”
【新的创举】
材料四:1978年冬,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立下了一张“分田到户”的字据,这件事情当时在全国引起极大争议。但是,1979年秋小岗村却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园满了粮食。邓小平从这件事看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方向,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持。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