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比较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与1978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者的共同作用有(   )

    ①都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④都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八下·余江期中) “1979年以来的两年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材料体现了(    )
    A . 土地革命的作用 B . 包干到户的成效 C . 国企改革的意义 D . 新发展理念的落实
  • 1. (2024八下·湘潭期中) 据统计,1979年至1984年,我国稻谷产量由14375万吨增长至17826吨,小麦产量由6273万吨增长至8782万吨,油料作物产量由643.5万吨增加到1191万吨。这一时期农作物产量的增加得益于( )
    A . 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 . 延续了人民公社体制 C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对外开放的继续深入
  • 1. (2024八下·安新期中) 对联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历史事实。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对联“再看稻菽千重浪,包干到户生产忙”的横批应为(    )
    A . 合作社好 B . 多快好省 C . 联产承包 D . 对外开放
  • 1. (2024八下·沅江期中)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 . 土地所有权变化 B . 经济体制的变革 C . 乡镇企业的出现 D . 农民积极性提高
  • 1. (2024八下·邯郸月考)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

    A . 大力减轻农民负担 B .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 巩固人民公社 D . 建立和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 (2024八下·东莞期中)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变化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集体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③④②
  • 1. (2024八下·自贡期中) 对联“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层浪”的横批应为(  )
    A . 翻身解放 B . 对外开放 C . 公私合营 D . 联产承包
  • 1. (2024九下·于都月考)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国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 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反映了(   )
    A . 人民公社化 B . 土地改革 C . 农业合作化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 (2024·龙马潭模拟) 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交

    融。但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与艰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北魏元颢回洛阳,在宴会上陈庆之大言不惭:“魏 朝甚盛,犹曰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但是当他护送元颢到达洛阳,回到梁朝后 对人谈起“正朔”时,观点大变:“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 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俄国1801年到1825年间爆发农奴起义281次,1826年到1854年间有712 次,废除农奴制前的六年零四个月间则发生了474次。这些起义无论在时间长度、激烈 程度还是人员和经济的损失方面以及为恢复秩序,军队所必须作的努力方面都在不断地 增加……最后,克里米亚战争为农奴制的缺陷和危险提供了另一个明证。不论是士兵的

    孱弱和懒散,还是国家全面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都可看出农奴制的弊病。

    ——尼古拉·梁赞诺夫斯基《俄罗斯史》

    材料三:我国某时期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示意图

    材料四:时势造英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中的杰出人物会把自己的命运 与社会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在商鞅变法付诸实施之际,甘龙、杜挚等旧贵族强烈反对, 称“知者不变法而治”“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驳斥道:“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 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王安石在推行新法过程中,遭受到种种非 议。王安石坦然曰:“如今要作事,何能免人纷纭!”他提出“三不足”思想,即“天命

    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物”。谭嗣同在戊成政变发生后,拒绝出走日本,说:各国变法无不流血而成,中国变法流血,就从我开始吧。被捕后他视死如归,后从容就义 。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让陈庆之“正朔”观大变的重大改革名称,并列举两例其让中原“礼仪富盛”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俄国统治者所面临的主要危机。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近代化的角度,指出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中所采用的生产经营方式,并概括其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改革家应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