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深圳期中) 下图是1950年丁鱼创作的年画《女拖拉机手》,该作品( )

    A . 表明妇女成为工业建设主力军 B . 说明耕作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C . 展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 D . 描绘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美好愿景
  • 1. (2024高二下·阆中月考) 图1和图2是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创作的木刻画,可以用来说明(    )

                图1《减租会》(1943年)                    图2烧毁旧地契(1947年)

    A . 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B . 土地问题开始受到重视 C . 艺术创作风格的转变 D . 艺术主题反映时代特征
  • 1. (2024高一下·盐田月考) 如图为1951年创作的宣传画《土改完成农民生活好》。该作品旨在表达( )

    A . 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现实 B . 社会崇尚劳动氛围浓厚 C .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 . 农民拥护生产关系调整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在社会改造和经济建设中,出现诸如婚姻及妇女问题、烟毒问题、土匪问题、二流子问题等的干扰破坏。为彻底荡涤旧社会残余,顺利进行边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边区存在的问题进行革新与治理,例如鼓励妇女参加社会生产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树立了她们自食其力的信心,也为繁荣边区经济和支援前线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雷甲平《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主要社会问题及其治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如进行土地改革,使亿万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土地,获得了生存依托;颁布新《婚姻法》,使妇女获得解放,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成为与男子平等的建设者;改革教育方针,学校面向工农子弟,并开展扫盲运动,使劳动大众获得学习知识的机会;发布《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实行禁毒,使延续百年的鸦片泛滥得到遏制。这些政策举措,紧贴民众生活,惠及普通百姓,切合饱受贫穷苦难的民众世代追求生存保障和更好生活的愿望,因而获得了广大民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摘编自李长莉《社会风气与社会治理:建国初百年回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社会治理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社会治理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 1. (2024高二下·济宁开学考) 下表为中国四类产品产量指数统计表。其中产品丙为( )

    产品名称

    解放前最高年

    指数(以解放前最高年为100)

    年份

    产量(万吨)

    1949年

    1952年

    1988年

    1989年

    1932

    22.5

    18.2

    36.4

    242.2

    237.8

    1933

    44.5

    73.5

    147.4

    1046.5

    1071.2

    1936

    5735

    84.8

    119.4

    294.9

    314.1

    1943

    92.3

    17.1

    4146.3

    6438.8

    6672.8

    A . B . 茶叶 C . D . 稻谷
  • 1. (2024高二下·黔江月考)  1950年,刘少奇提出:“在(土地改革)运动开展的地区,普遍地召集了县、区、乡三级的人民代表会议和农民代表会议,农民积极分子已大批产生,已有三万八千多个乡政权实行了改造。”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A . 实行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B . 提升了基层组织动员能力 C . 落实了基层民主制度 D . 加快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1. (2024高一下·炎陵开学考) “精准扶贫”是当前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三农”的一贯原则。这一原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典型的表现是( )
    A . 和平解放西藏 B . 进行抗美援朝 C . 实行土地改革 D . 开展一五计划
  • 1. (2024高一上·通州期末) 四川泸县八区村民在赠给西南土改工作团川南队的锦旗上写到“此时荷花遍地开,北京同志来土改,农民分了田和地,翻身不忘毛主席”。土地改革有利于( )

    ①新生的人民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②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③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障碍 ④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高二上·盐田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代下的竞赛热潮”

    1950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全国广大工人阶级都应积极动员起来,开展大 规模的群众性劳动竞赛;1951年2月,中央农业部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丰产运动”的号召。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创新记录运动、丰产竞赛运动等。

    60年代前期,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新,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新一 轮“比学赶帮超”群众性竞赛活动,主要目标由提高劳动生产率到提高技术水平,技术革 新和技术竞赛运动掀起新高潮。同时,进一步在工业部门中开展以支援农业、增产日用品等为核心的增产节约运动。

    80年代以来,劳动竞赛不断改革创新。竞赛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竞赛内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赛奖励注重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2000年,中华总工会提出把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摘编自欧阳恩良王建超《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不同时代的“竞赛热潮”进行简要阐释。

  • 1. (2024高一下·济宁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中的乡村建设

    材料一

    时间

    数据

    1949年至

    1952年

    国家用于农村建设的经费占农业税的比重从37.7%上升至约70%。农业

    生产总值增长了53.4%,年均增速约15.4%。

    1952年9

    全国除西藏和台湾外,共建乡(行政村)284026个。

    1953年初

    清匪反霸斗争基本完成,共歼灭匪特武装人员240余万人。


    1953年春

    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7亿亩的土地和其他生活 资料,农民还分得了耕畜297万头,农具3954万件,房屋3807万间,粮食5.25

    亿公斤。

    材料二

    1979年,广西宜州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大队果作屯的农民将田地承包到户。翌年1月, 果作屯农户每户派出1位代表, 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 ”,并制定了 “村规民约 ”。1983年,中央指导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沿“实行政社分设 ”的方向推进。到1985 年春,全国5.6万个人民公社改建为9.2万多个乡(镇)人民政府,取消了原有生产大队和生 产小队,建立了82万多个村民委员会。1978年到1994年我国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发展。到1998 年,乡镇企业发展到2004万个,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小城镇迅速崛起,促进了我国乡村

    城市化进程。

    ——摘编自王景新《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的历史脉络和阶段特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我国大力加强乡村建设的原因,并概括其成就。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建设的“新 ”举措。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