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月考) 有学者发现,18世纪北京等主要城市工人的生活水平尽管与伦敦、巴黎有差距,但仍能接近于欧洲落后地区如莱比锡和米兰,但是进入20世纪,欧洲所有地区的城市建筑工人的生活水平都比中国高。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中国( )
    A . 工业化发展较慢 B . 制度选择不当 C . 城市化进程滞后 D . 工人赋税沉重
  • 1. (2024·高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为新中国偶像时代变迁统计表。

    时代

    偶像

    五六十年代

    崇拜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和英雄人物,如:领袖人物毛泽东、周恩来,英模人物雷锋、王进喜、焦裕祿,革命英雄江竹、保尔·柯察金等

    七十年代

    崇尚科学报国和港台文艺明星,如:1978年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发表使数学家陈景润成为全国人民崇敬的对象,并引导年轻人对科学产生极大的热情;七十年代末以邓丽君为代表的港台流行歌曲和以琼瑶为代表的台湾言情小说在年轻人中广泛流传

    八九十年代

    八九十年代对“偶像”的理解逐渐宽泛,越出了一呼百应、全民崇拜的传统学习型偶像范围,增加了爱慕型偶像。这个年代的偶像崇拜代表有:创下“五连冠”的中国女排,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刘坛才俊北岛、舒婷、顾城,影视明星施瓦辛格、李小龙、成龙、四大天王,企业家比尔·盖茨等

    二十一世纪

    草根精英、选秀明星、体育明星、科技领军人物、IT财富传奇人物受到人们的追捧,偶像不再是“随大流”的东西,“自己喜欢就好”。但是互联网的高效快捷促使“秀”时代的明星采用各种手段对自己进行炒作,草根精英和网络红人“走红”时间大为缩短,数量剧增,这种氛围加剧了青年追求一夜成名的浮躁心态

    评析上述材料所示的偶像崇拜现象。(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一个时代的偶像崇拜现象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 (2024·高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独特的医疗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名利思想是“医人之膏肓也”,医者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chi相貌丑陋),怨亲善友,华夷智愚”。《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要防病于未然。中国古代医学主张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要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自辛亥革命起,中医药学就被视为旧文化传统的一分子。医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持轻视甚至反对态度,主张用西医取代中医,认为中医落后于时代。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西医专门学校而没有涉及中医。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

    ——摘编自《历史上的中医废立之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医学的医疗原则,并指出其文化根源。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中医在近代陷入困境的原因。
  • 1. (2024高三下·毕节模拟) 如表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免征标准的演变情况,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个大所得税免征标准的演变情况

    1980年

    个人所得税开征,免征额800元

    2006年

    免征额提高到1600元

    2008年

    免征标准提高到2000元

    2011年

    免征标准提高到3500元

    2018年

    免征标准提高到5000元

    A . 税收征收标准更加合理 B .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C . 国家税收制度逐渐完善 D . 国民收入稳步增长
  • 1. (2024·长沙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4年11月,教育部在苏联专业分类模式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以行业部门为专业分类设置框架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设置(草案)》(如表5)。

    表5

    行业部门

    专业门类

    专业类数量

    专业数量

    专业数量比例(%)

    工业部门

    工科

    16

    106

    41.2

    建筑部门

    3

    20

    7.8

    运输部门

    3

    16

    6.2

    教育部门

    大学

    文科

    2

    25

    9.7

    理科

    1

    21

    8.2

    高等师范

    师范

    1

    16

    6.2

    财政经济部门

    财经

    1

    16

    6.2

    农业部门

    农科

    4

    13

    5.1

    艺术部门

    艺术

    4

    13

    5.1

    保健部门

    医科

    2

    5

    1.9

    林业部门

    林科

    1

    3

    1.2

    法律部门

    政法

    1

    2

    0.8

    体育部门

    体育

    1

    1

    0.4

    总数

    40

    257

    100


    1963年9月,为解决高校在专业设置实践中专业数目过多、专业面过窄、专业名称混乱等问题,国务院批准发布了《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如表6)。

    表6

    专业门类

    专业类数量

    专业数量

    专业数量比例(%)

    工科

    14

    207

    47.9

    文科

    0

    53

    12.3

    理科

    0

    42

    9.7

    师范

    0

    17

    3.9

    财经

    0

    10

    2.3

    农科

    0

    33

    7.6

    艺术

    6

    36

    8.3

    医科

    0

    10

    2.3

    林科

    0

    14

    3.2

    政法

    0

    2

    0.5

    体育

    0

    8

    1.9

    总数

    20

    432

    99.9

    注:包含试办专业,不包含绝密、机密专业。

    ——据王孜丹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科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展望》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两次“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调整的特点进行解析。

  • 1. (2024高一下·合江期中)  1981年,中国女排经过顽强拼搏勇夺第三届世界杯冠军。亿万人民通过电视机、收音机收看、收听了这一盛况。女排夺冠后,很快收到数万件海内外的贺信、贺电。全国各地群众纷纷表示,要以女排为榜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由此可见( )
    A . 电视机在家庭普及 B . 女排精神激励国人 C . 排球运动推广全国 D . 体育强国梦想实现
  • 1. (2024高一下·深圳期中) 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北京的北大、清华、辅仁等大学的理工科被合并重组为北京地质学院、航空学院等8个专业理工科高校;与此同时,政府还筹建了北京俄专,北大、人大等综合性大学也开设了俄文系。据此可知50年代初的院系调整意在( )
    A . 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B . 促进高等教育普及 C .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D .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 1.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图1、图2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医疗保障体制的示意图。由此可知,我国的医疗保障体制(  )

    A . 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 B . 注重对农村居民的保障 C . 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 D . 推动了预期寿命的提升
  • 1.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表1所示是某学者对清代沿海省份和内地省份(不含内蒙古和五大将军府辖区)人口比重的比较。对这一变化影响最直接的因素是(  )

    表1 清代沿海人口比重(部分年份)

    时间

    沿海

    内地

    总计

    沿海人口占比

    1820年

    16 985.9万人

    20 579.4 万人

    37 538.3万人

    45.2%

    1851年

    19 086.3万人

    23 502.0万人

    42 588.3万人

    44.8%

    1901年

    19 152.1万人

    21 936.3万人

    41 088.4万人

    46.6%

    A . 瓜分狂潮深入中国内地 B . 通商口岸的城市化加快 C . 东北及新疆的开发开放 D . 华侨对民族工业的投资
  • 1. (2024高二下·长寿期中) 1865年,上海南京路开始使用煤气灯。有人记载煤气灯照明的情形:“铁管遍埋,银花齐吐,当未设电灯时代,固足以傲不夜城也。”据此可知(    )
    A . 工业化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C . 电灯创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 D . 上海是中国最早实现城市化的地区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0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