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江西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元末明初的“江西填湖广”为发端,一直延续到晚清,五百年间,江西约两千万在册人口流出省外,并在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留下了至少一亿后裔。在这些江西移民中,工商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如茶叶、苎麻、兰靛、木竹、油料等经济作物,制瓷、造纸、木竹加工、冶铁、烟火、夏布等手工业,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明人张瀚说:“(江西)地产窄而生齿繁,人无积聚,质俭勤苦而多贫,多设智巧技艺,经营四方,至老死不归。”

    ——摘编自方志远《赣商与江西商业文化》

    材料二

    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江西商人在活跃了五百年之后迅速走向衰落并基本上在国内市场丧失了地位……到清中期,长期以来对山林的超量砍伐及开山造田所造成的后果开始明显,水土流失严重,赣江水运发生困难。几乎与此同时,运河的淮河——黄河段因黄河泛滥及改道而淤塞,南北水道被拦腰截断……鸦片战争以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开始渗入沿海地区。到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开始兴办近代私人企业。

    ——摘编自方志远《地域文化与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

    1. (1)  根据材料一,概况明清时期江西商人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商人走向衰落的原因。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如表所示是晚清财税税种占财政收入比重变化情况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田赋

    盐课

    厘金

    关税

     

     

    岁入/两

    比重

    /%

     

     

    岁入/两

    比重/%

     

     

    岁入/两

    比重

    /%

     

     

    岁入/两

    比重

    /%

    1842

    29585722

    76

    4981845

    13

    4130455

     

     

    11

    1888

    33243347

    42

    7507128

    10

    13600733

    18

    23167892

     

     

    30

    1903

    37187788

    38

    13050000

    13

    16252692

    17

    30530699

     

     

    32

    1911

    48101346

    27

    46312355

    26

    43187097

    24

    43139287

     

     

    23

    (注:厘金是从清朝晚期开始至中华民国 1930 年代征收的一种地方商业税)

    A . 田赋和盐课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 B . 统一国境关税助推关税的发展 C . 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逐渐加强 D . 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月考) 1896年,盛宣怀在上奏《请设银行片》中说:“拟请简派大臣,遴选各省公正殷实之绅商,举为总董,号召华商,招集股本五百万两,在京都、上海设立中国银行,其余各省会、各口岸,以次添设分行,照泰西商例,悉由商董自行经理。”1897年5月,中国近代第一家华商银行—— 中国通商银行成立。据此可知,中国通商银行的成立( )
    A . 是中国近代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B . 适应了工商业者股票交易的需要 C . 反映近代商业经营形式的变化 D . 改变了官僚机构对金融业的控制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最明显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重要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银输出既是当时欧洲社会的经济形势所迫,又是人民大众的需要。

    这里有三点值得注意:(一)西欧能以充足的贵金属白银货币向东欧购买食粮,弥补了西欧的不足。以东欧的粮食养西欧的工业,为日后欧洲整个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二)欧洲的经济生活历来与东方关系密切,如果没有美洲的白银,欧洲就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他们继续大力从事东方和世界贸易的可能。(三)尽管欧洲从美洲获得最大量的金银,但其生产能力未能与人口和货币量同步增长。当时市场的商品还是不足,不能消化这许多贵金属货币,于是不得不以其所得的40%以上的白银外溢。而中国吸纳了世界白银的半数后市场稳定如故。

    由此使人得出这样的认识:16~17世纪欧洲的“价格革命”表明当时欧洲还不可能成为世界白银旋流的中心或世界经济体系中心而只是边缘地区。

    ——摘编自薛国中《美洲白银与欧洲价格革命》

    材料二 就英国方面来看,19世纪4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完成,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工业资本统治阶段。由于这一时期,英国国内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高速发展,大工厂产品极大丰富,并且已经大大超过国内市场的容量,它要求有广阔的市场以推销英国大工厂产品,要求有充足的原料供应以便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英国的毛纺织业冶金业等也都希望在印度扩大其工业品的销售市场。而只有在国外办大工厂的情况下,这些产品才有市场……

    还有,随着近代工厂制度在英国确立,一些英国商人看到从英国输入设备和先进技术在印度建立近代大工业,可以利用印度本地廉价的劳动力、原料和土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正如马克思1853年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所说:“工业巨头们发现,使印度变成一个生产国对他们有很大的好处。”总之,英国向印度移植大工业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工业资本主义阶段的新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摘编自丁新艳《英国殖民统治与印度近代工业化》

    材料三 共同的问题、共同的命运已经是国际社会中不争的事实,即便是冷战时期的两个超级大国也承认,它们在相助怪癖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负责任大国行为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认识到共同问题的存在,并承认这些问题需要采取集体行动来应对,因为摆在人类面前的是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命运要求人们转向共同安全原则,即从“对抗型安全”转向“共生型安全”。长期以来,人们对安全的理解是基于“对抗”的原则,而只有在“联盟”或“自愿结盟”中“安全”才被赋予“共生”的意味。然而,在气候变化、生物和数字病毒、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太空运陨石及全球经济等共同威胁面前,“对抗型安全”几乎毫无意义。

    ——摘编自[英]巴里·布赞、[英]乔治·劳森著《全球转型:历史、现代性与国际关系的形成》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白银大量输出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阐述16~17世纪世界白银的旋流过程。
    2. (2) 根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把印度变成生产国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后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大国谋求“对抗型安全”的表现,试举冷战结束后全球层面追求“共生型安全”的史实两例。
  • 1. (2024高二下·兴文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晚期,重商思潮开始渗入江浙农村。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商成为江浙一带青年男子的首要职业选择,在这些地区,士绅及其子弟若不在企业或商界谋生,大多会进入教育、文化、法律、行政、新闻等行业,或在军队任职;被迫抛出土地的普通农民,大多数人从事劳累、低收入、缺乏保障的工作,真正的产业工人数量极少。不论选择何种职业,他们逐渐冲破了传统以农为本、单一的、狭窄的社会职业结构。这不仅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问题,开辟了较为广阔的流动途径,还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改变了职业观。

    ——摘编自周晓虹《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金钱是十六世纪英国的真正统治者”。在金钱的刺激下,从贵族到平民积极参加商业活动,同时更热衷于从事工业。人们以金钱而不以家族出身来重新衡量周围的人和事物,使封建特权等级显得越来越渺小,等级观念逐渐削弱,人们的思想逐渐得到解放。19世纪,自由主义思想在英国发展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择业自由的观念不断发展,培养了不列颠民族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将英国工业革命推向最高峰。……这也改变了统治阶级的组成结构,使英国率先完成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

    ——摘编自辛淑玲《浅谈社会观念的变化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史上江浙民众和英国人在择业观上的异同。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6世纪以来英国择业观变化带来的影响。
  • 1. (2024高二下·兴文开学考) 1861年,清廷一年的关税总收入为白银496万两,只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9%。1894年,清廷的关税岁入竟达2290万两白银,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清朝续文献通考》也曾记载,“近来岁入之项,转以厘金、洋税(海关税)为大宗”。这客观上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   )
    A . 对外贸易入超发生逆转 B . 卷入世界市场程度加深 C . 民族资本企业发展迅速 D . 关税主权收回进程加快
  • 1. (2024高二下·兴文开学考) 20世纪初,时人发表短篇小说《新西游记》,书中的孙悟空因在上海租界误认为有轨电车是由雷公电母驾驭前行而被民众耻笑。同时期,《新石头记》也对《红楼梦》进行了续写,贾宝玉下凡到当时的中国游历,新世纪的火车、轮船、电灯等事物让他大开眼界,洋人横行、政治腐朽的现状也让他痛心不已。这些情节(   )
    A . 体现了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B . 折射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C . 表现了民众对传统失去兴趣 D . 展示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成果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1840年英国丽如银行在中国香港发行外钞,其它少数外国银行跟进但发钞量都较小,未取得中国商人信任。到了1880年代中期,汇丰等银行“所出钞票,在厦门一隅,已约六七十万”。外钞以其“行用方便、实力雄厚,信用卓著等优势”获得国人认可。这可以说明( )
    A . 庄票退出金融流通领域 B . 西方操控中国海关收入 C .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D . 清政府已放弃金本位制
  • 1. (2024高二下·铁锋期中)  下表为晚清财政收入税种所占比重(%)变化对照表。这一现象( )

    年份

    田赋

    盐税

    厘金

    关税

    1842

    76

    13

    0

    11

    1885

    48

    11

    19

    22

    1911

    27

    26

    24

    23

    注:厘金是指清政府于国内交通要道设立关卡征收的商业税。

    A . 导致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 . 体现了列强资本输出的加剧 C . 反映了传统社会的转型 D . 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
  • 1. (2023高二下·滨海期末) 中国古代有大量外来的农作物传入并推广种植。秦汉到唐宋之间传进来的基本上叫“胡”,例如胡萝卜、胡椒、胡瓜等;宋到明清时期传入的基本上叫“番”或者“洋”,例如番薯、番茄、洋芋等。外来作物命名的变化反映了( )
    A .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 B . 民间对外来事物接受态度不同 C . 对外贸易路线的重要变化 D . 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的影响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