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毕节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革命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多年奋斗,旨在建立一个新中国,包括建立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的,要着重解决为什么人服务,如何去服务的问题,文学艺术的源泉是人民的生活。

    1944年10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文教工作者会议上指出,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我们必须告诉群众,自己起来同自己的文盲、迷信和不卫生的习惯作斗争。

    1945年,毛泽东又在党的七大强调,民族压迫和封建压迫所给予中国人民的灾难中,包括着民族文化的灾难。一切奴化的、封建主义的和法西斯主义的文化和教育,应当采取适当的坚决的步骤,加以扫除。

    1949年9月,毛泽东在杜论《六评白皮书》中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

    ——摘编自夏春涛《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光辉历程及深刻启示》

    1. (1) 根据材料,概括革命文化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革命文化的意义,
  • 1. (2024高一下·合江期中)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材料二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

    1. (1) 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
    2. (2) 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
    3. (3)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 1. (2024高一下·南山月考)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所说的“工农联盟”却不包括“资产阶级民主分子。”《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   )
    A .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B . 提高了无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 . 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 .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 1. (2024高一下·盐田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简表

    历史时期

    辉煌成就

    奋斗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开天辟地:完成救国大业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天换地:完成兴国大业

    从学习苏联到“以苏为鉴”,艰辛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翻天覆地:推进富国大业

    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惊天动地:推进强国大业

    中国经济摆脱疫情,取得长足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颁布《民法典》,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一步完善。努力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全球化发展。

    ——摘编自《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请你选取一种观点,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 (2024高一下·盐田月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0 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建立下层统一战线的方针,提出共产党应当和非共产党的一般下层群众团结起来实行斗争,独立的去领导他们的运动,使这些运动都走到苏维埃政权的总口号之下来。这一统一战线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作为革命的基本力量,是“反封建压迫、反国民党统治的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

    ——据中共中央统战部著《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史》

    材料二: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着重分析了各阶级对抗日的态度,明确提出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性,甚至连大资产阶级也可能营垒分化、参加抗日。他主张要将我们从关门主义中解放出来,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正式提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概念。

    ——摘编自本书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中国无产阶级要胜利,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在中国社会的各阶级中,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这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所已经证明了的根本规律之一。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 (1) 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一、二、三中“统一战线”内容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指出材料四中组织“统一战线”的目的,并总结其历史经验。
  • 1. (2023高一下·咸宁期末) 抗战胜利后至1947年底,中共在政权建设上坚持了“三三制”政策。但对中间势力的构成重新进行了探讨。毛泽东认为对“三三制”要有新解释:“共产党员、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而不包括反动地主”,强调民族资产阶级属于中间派。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B . 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C . 战略反攻时机成熟 D . 受苏联革命的影响
  • 1. (2024高一下·湖南开学考) 毛泽东诗词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宏伟史诗,反映时代呼声,描绘历史风云,记录伟大实践。下列诗词对应的历史事件按时间排序准确的是(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②④① D . ④①③②
  • 1. (2023高一上·益阳期末) 某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思维导图的制作。图4是一位学生的设计,他研究的课题是(   )

    A . 红军长征的胜利 B .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 .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 1. (2024高一下·大庆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 1. (2024高一下·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

    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

    出生年份

    籍贯

    备注

    何叔衡

    1876

    湖南

    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董必武

    1886

    湖北

    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

    李达

    1890

    湖南

    曾留学日本,《湘江评论》主编

    李汉俊

    1890

    湖北

    曾留学日本

    毛泽东

    1893

    湖南

    师范毕业,新民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

    包惠僧

    1894

    湖北

    记者,北京大学肄业,陈独秀指定代表

    陈谭秋

    1896

    湖北

    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

    王尽美

    1898

    山东

    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恩铭

    1901

    贵州

    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刘仁静

    1902

    湖北

    北京大学生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

    材料二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两位代表人物。这些代表为什么走到一起?请结合时代背景予以说明。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指导思想。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党在指导思想上是如何拨乱反正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今天的伟大成就,最根本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