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岳阳月考) 下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次战役形势图。该战役( )

    A . 是国共两党的战略决战 B . 表明主战场发生明显变化 C . 结束了国民政府的统治 D . 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
  • 1. (2024高一下·昭通开学考) 1949 年5 月解放军占领上海,胜利之师在雨夜露宿街头。土木工程专家,时任上海工务局副局长的徐以枋后来追忆道“…解放军这样军纪严明,对人民如此秋毫无犯,历史上哪有这样的好军队!”。这反映出( )
    A . 全中国的解放已经基本完成 B . 党领导的军队赢得了民心 C .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宣告结束 D .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 1. (2023·江苏会考)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突破长江防线。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以上描述的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 1. (2023高一上·宁南期末) (2分)报纸既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如图报道《解放南京》头条新闻对当时民主革命的影响是(  )

    A .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伟大序幕 B . 宣告国民党政府统治被推翻 C . 表明国民党军队被彻底消灭 D . 标志着全国获得完全的解放
  • 1. (2023高一上·宁南期末)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 (1)  诗①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2. (2) 导致诗②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结果如何?
    3. (3) 诗③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什么?
  • 1. (2024高一上·通州期末) 历史地图是呈现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之一。下面的历史地图反映的战役是(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渡江战役 D . 平津战役
  • 1. (2023高一上·阳江期末) 1949年4月23日,毛泽东写下了这首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该诗发布的时机是( )
    A . 人民军队占领南京 B . 三大战役取得完全胜利 C . 渡江战役即将开始 D . 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 1. (2023高一上·金华期末) 渡江战役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编印了《城市常识》,并下发给所有指战员学习。此举( )
    A . 为接管北平等大城市做准备 B . 说明解放战争已取得全国胜利 C . 顺应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 . 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
  • 1. (2023高一上·台州月考)  标语口号是党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最直接最热烈地折射着时代精神。下列标语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②红军是工农自己的军队

    ③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④抗战胜利万岁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④①③ D . ②①④③
  • 1. (2023高一下·拉萨期末) 1949年4月,毛泽东主席得知某战役胜利的消息时,欣然写下著名诗篇《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该战役是 (    )
    A .   辽沈战役 B . 淮海战役 C . 平津战役 D . 渡江战役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