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武汉月考) 1928—1941年,苏联在冶金、机械制造、机器加工、燃料动力、石油化工、仪器仪表等工业部门中新建了近9000个现代化的大中型企业,这在世界工业发展史上都极为罕见。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完成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据材料可推知(   )
    A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具有一定优越性 B . 苏联模式完全摒弃了市场经济体制 C . 西方经济大萧条决定苏联经济发展 D . 苏联注重农轻重经济比例协调发展
  • 1. (2024高一下·鄞州期中) 下表为1928—1932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世界的排名情况。这说明当时的苏联( )

     

    1928年

    1932年

    工业生产总值

    5

    3

    机器制造业

    4

    2

    拖拉机

    4

    2

    电力

    10

    7

    石油

    3

    2

    5

    5

    A . 国民经济实现稳定和恢复 B .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的目标 D . 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凸显
  • 1. (2024高二下·成都月考)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在批评“左”倾反对派时,一度提出“忽视农业利益、损害农业利益,就不能推进工业”的说法。同时,斯大林也一度赞成布哈林“不搞工农业剪刀差,靠工业自身积累完成工业化”的主张。斯大林的这些主张( )
    A .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有益探索 B . 揭示了苏联工业化成就巨大的原因 C . 在实践中促成了国民经济均衡发展 D . 开创了利用商品和货币的过渡道路
  • 1. (2024高一下·临沂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以《18世纪的欧洲——扩张的时代》为题,研究欧洲百年的整体特征,试图从全局的视角理解社会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目录如下

    1. (1) 根据材料,简述本小组的研究思路。
    2. (2) 请参照上述研究思路,任选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世纪,另拟标题,设计目录,并简要阐释设计理由。(要求:标题明确,设计合理,阐释充分,逻辑严密)。
  • 1. (2024高一下·泰州期中) 1932—1937年,苏联集体农庄机耕率由19%提升到71%、谷物的机播率由20%提升到54.3%,机械收割率由10%提升到43.8%。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
    A .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 . 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C . 摆脱了粮食供应困难 D . 工农业比例渐趋均衡
  • 1. (2024高三下·河北月考) 针对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布尔什维克党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道路。20世纪社会主义实践的基础来自于下层民众和被压迫民族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反应。这说明,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    )
    A . 开辟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新纪元 B . 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社会的追求 C . 是民族民主革命的重要思想武器 D .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路径
  • 1. (2024高三下·丰南月考) 20世纪30年代前后,苏联政府开办外宾商店。苏联公民可以使用沙俄金币、金戒指、金勋章、金表等贵重物品购买该商店的商品,政府则把交易得来的金属制品拆解、鼓碎、碾磨、融化,最终同沙俄金币一起流向国际市场。苏联这一做法意在( )
    A . 改变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 B . 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 C .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筹措资金 D . 与美国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
  • 1. (2023高一下·绥宁期末) 1932年年初,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会议通过《关于制定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指示,规定:1933——1937年,轻工业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农业由-2.6%提高到14.9%,重工业则由40.1%降低到14.5%。这说明当时苏联( )
    A . 理性思考经济发展速度 B . 摒弃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 C . 有意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D . 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冲击
  • 1. (2023高一下·萍乡期末) 新经济政策时期形成的小农经济,在1926年以后已无法取得粮食产量的大幅增长。而在这个时期,苏联工业建设的加速和城市的发展都需要提供更多农产品。据此可知,苏联当时( )
    A . 调整农业政策具有合理性 B . 否定了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C . 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D . 国民经济的比例严重失调
  • 1. (2023高一下·萍乡期末) 1928年,苏联开始大规模发展高等技术教育,并提出改进第二等级学校的教学,使其毕业生具有升入高等教育的足够的基础知识。1929年又把原来教育人民委员部管理的高等专业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按其专业性质分别划归各有关人民委员部管辖。这些措施旨在( )
    A . 完善教育结构层次促进高等教育 B . 保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 .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培养必备人才 D . 保障新经济政策能够顺利实行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