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合江期中) 欧洲最早出版的科学期刊是19世纪中叶首批成立的各国科学院的院刊。随着科学家按其专业组成专业性学会进行研究,到1921年科学期刊已增至2.5万种,其中大部分是在19世纪后期增加的。这反映了(    )
    A . 科学研究日趋大众化 B . 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    C . 科学院数量迅猛增加 D . 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 1. (2024高一下·台州期中) 《剑桥欧洲经济史》有段评论:“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该时期是( )
    A .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 . 科学革命时期 D . 启蒙运动时期
  • 1. (2024高二下·长寿期中) 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 )
    A . 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 B .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 C . 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 . 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
  • 1. (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人类的生产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集中的手工工场,相对于分散的作坊而言,是一种大型的生产组织,它把所有劳动力和不同工序集合在同一场所。在手工工场里,日趋细致的劳动分工已成为生产的基础。这一时期,产生很多发明,采用新的技术,改进生产工具。手工工场的组织形式对工人的训练和要求,奠定了日后工业化大生产所必备的组织秩序,人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手工工场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它面向市场而进行生产。

    ——改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工业中的百万富翁,整批整批产业军的统领,现代资产者,代替了工业的中间等级。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第一次技术革命

    从纽可门的单作用蒸汽机到瓦特的双作用蒸汽机的发明用了72年

    从发明到应用:蒸汽机为84年

    第二次技术革命

    从法拉第的发电机模型开始,到美国人交流电动机发明用了57年

    从发明到应用:电动机为65年;无线电为35年;雷达为15年

    第三次技术革命

    代表性技术电子计算机1946年问世,在30年时间内经历了5代;运转速度增加30多万倍;体积缩小到三分之一

    从发明到应用:原子能利用为6年;电子计算机为5年;晶体管为4年;激光器为1年

    科学知识增长率

    20世纪50年代每年增长9.5%;60年代为10.6%;80年代为12.5%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工业革命前英国手工工场呈现的发展趋势,并概括手工工场的发展为日后工业革命开展而奠定的基础。
    2. (2) 根据材料二,以“市场”为视角指出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作用。结合所学,写出当时“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的新生产组织方式及“蒸汽和机器”催生的两样新交通工具。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三次技术革命相对于第一、二次技术革命而言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以科技为视角概述进入20世纪以来出现这些新变化所具备的条件。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了( )
    A . 研究成果取决于研究者出身 B . 科技创新已不需要生产经验 C .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 . 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现代欧洲史》是诺顿出版公司的经典权威欧洲史系列,全书共6卷7册,基本涵盖从文艺复兴到21世纪欧洲历史的各个方面,简介如下。

    1. (1) 丛书第三卷标题《18世纪的欧洲:传统与进步》中的“进步”反映在思想领域是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社会条件。
    2. (2) 丛书内容下迄21世纪初,就第六卷标题看,作者认为1890年至今,“欧洲时代”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走向了“终结”。你认同这一结论吗?或者另有观点?解释你的回答。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如表是1750—1900年美德英法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比例变化情况(%),根据如表信息,代表英国的是( )

    国家

    1750

    1830

    1860

    1900

    甲国

    1.9

    9.5

    19.9

    18.5

    乙国

    4.0

    5.2

    7.9

    6.8

    丙国

    2.9

    3.5

    4.9

    13.2

    丁国

    0.1

    2.4

    7.2

    23.6

    A . 甲国 B . 乙国 C . 丙国 D . 丁国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1900年以来,电能的使用促进了大规模的发电厂和电力输送网络的建立,这种系统的启动,为中世纪工匠作坊的再生铺平了道路,因为电力被证明要比水力或蒸汽机更适于小型生产组织。上述现象说明( )
    A . 电力的使用推动企业的小型化趋势 B . 传统劳作方式在新的条件下焕发生机 C . 科学技术的推广促进垄断组织出现 D . 电力比传统动力更加适用于作坊生产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德国商人古登堡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印刷的效率和质量。古登堡的印刷厂,最早印制的是拉丁文版的《圣经》,印刷效果堪称精美。尽管如此,古登堡本人却没有因为这项技术赚到钱,因为当时绝大多数普通人读不懂拉丁文,所以印刷数量很少。到1521年马丁·路德开始用德文翻译《圣经》,次年《新约》翻译完毕并出版。从此德意志信徒可以自己直接阅读《圣经》,而不必再受到教会和神父的控制。马丁·路德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的市场,印刷商们则配合他快速传播新思想,二者相互促进,进而影响后续一百余年的欧洲政治格局。

    ——摘编自张笑宇《技术与文明——我们的时代和未来》

    材料二  英国的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中的某个生产环节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传染性”扩张首先遍及整个英国的棉纺织领域。当几乎所有的生产环节都实现不同程度的机械化,当越来越多的机器设备需要安置的时候,旧有的农舍或者手工工场就显得太小。起初人们修理和扩充废弃不用的谷仓,到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得建起新的集中劳动场所,于是这里汇集了大量的工人系统地使用机器生产。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的科技革命、武器体系和战争形态表

    大致时间

    科技革命

    新型武器

    战争形态

    16—17世纪

    近代物理学诞生

    火枪、火炮、鱼雷

    火枪炮战争

    18世纪

    蒸汽机和机械革命

    铁甲舰、潜艇、机枪

    半机械化战争

    19世纪

    电力和运输革命

    飞机、坦克、航空母舰

    机械化战争

    20世纪上半叶

    相对论和量子革命

    导弹、原子弹

    核战争

    ——摘自何传启《科技革命改变国际战争形态》

    1. (1) 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马丁·路德是如何为“印刷商们开辟了全新市场”,并结合所学,概括“新思想”传播对欧洲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工业革命下英国棉纺织业生产领域的变化。
    3. (3) 参考上述三则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围绕“科技与社会”这一主题,题目自拟,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1840年—1860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5%,而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4.84%;1860年—1870年世界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2.9%,而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5.53%。这表明( )
    A . 世界局势和平稳定 B . 蒸汽动力普遍应用 C . 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 . 交通运输巨大发展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