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信宜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二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公里。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公里

    ——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材料二 50年过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不同特点。
    2. (2) 提取材料的观点,并结合史实阐述。
  • 1. (2024高二下·麻涌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战争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

    1955年亚非万隆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20世纪60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仅1960年就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

    1. (1) 根据材料,概括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历史意义。
  • 1. (2023高一下·西宁期末)  如表为20世纪40~90年代取得政治独立的国家的数量统计。这反映了(  ) 

    时间

    20世纪
    40年代

    20世纪
    50年代

    20世纪
    60年代

    20世纪
    70年代

    20世纪
    80年代

    20世纪
    90年代

    独立国家(个)

    15

    9

    44

    23

    7

    5

    A . 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走向衰落 B . 亚非拉反帝斗争走向了联合
    C . 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逐渐瓦解 D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增强
  • 1. (2023高二下·商丘期中) 1960 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
    A . 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 B . 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 C . 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 D . 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
  • 1. (2023高二下·南阳期末) 美国的《新闻周刊》曾生动地描述了“新殖民者”的形象,他们手拿的是计算器而不是枪支,他们穿的是上班的服装而不是战斗服装,他们宣传的是自由市场经济的福音而不是传教的福音。“殖民者”形象的转变是由于(   )
    A . 旧国际秩序的长期存在 B .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瓦解 C . 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 . 欧美国家实力普遍衰落
  • 1. (2023高一下·电白期末) 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非殖民化宣言》,认为外来统治是对基本人权的践踏,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基本原则;宗主国应采取措施无条件将所有权力移交给托管地和非自治领土的人民,使之能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由此可见:20世纪60年代初( )
    A . 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B . 发展中国家民族意识觉醒 C . 民族解放运动成就显著 D . 国际政治新秩序正式确立
  • 1. (2024高二下·黔江月考) 瓦加杜古泛非电影节是非洲三大电影节之一。该电影节从1973年起每届设置的主题,包括“电影对提高黑人文明意识的作用(1973年)”“电影与人民解放(1985年)”“电影与身份认同(1987年)”等。这一举措旨在( )
    A . 增强非洲人民的民族意识 B . 丰富非洲民众的精神生活 C . 推动非洲地区经济发展 D . 缓和非洲同殖民国家的矛盾
  • 1. (2023高三上·威海期末) 表1为20世纪非洲文学的发展历程。据此可知,20世纪非洲文学( )

    表1

    时期

    特点

    最初20年

    收集整理民间文学并对宗主国文学进行模仿

    20到40年代

    对民族历史进行回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黑人性运动”

    50到60年代

    控诉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暴行,讴歌独立精神

    70年代以后

    将对传统文化冲突的描写转移到殖民主义结束后新的社

    会问题的呈现

    A . 将传统文化作为创作的中心 B . 强化了区域文化的认同 C . 折射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历程
  • 1. (2023高二上·即墨期末) 1869 年 11月,位于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成功通航。直至今天,它依然是世界上重要的运输通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说不完的故事——苏伊士运河

    材料一 苏伊士运河的历史

    材料二 有关苏伊士运河的一组材料

     甲 乙

    漫画家笔下的英法争夺

    1870—1895年苏伊士运河的运输状况

    年份

    船(艘)

    货物(吨)

    1870年

    486

    436609

    1875年

    1494

    2009984

    1880年

    2026

    3037422

    1885年

    3624

    6335753

    1890年

    3389

    6890094

    1895年

    3434

    8448383

    湖)和“Blood Red Sea” (血海)

    来描述英法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情

    况,还将埃及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以骷髅头的形式呈现

    —[美]丹尼尔·黑德里克《帝国的工具》

    材料三

    1956年, 纳赛尔决定将苏伊士运河收回国有,用苏伊士运河的收益在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当时,国际上要求由多国控制极为重要的苏伊士运河,但他没有在这一压力下屈服,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军队联合起来试图从他手里夺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他们的军事行动是成功的,但不幸的是,他们在外交上遭到了失败。他们并没有与美国进行磋商,因此遭到了美国的强烈谴责,并迫使他们撤军。苏联也表示强烈反对,因此苏联也获得了阿拉伯民族主义坚定支持者这一声誉。纳赛尔也赢得了极高的威望。

    ——[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一,以一个新的时间尺度重新划分苏伊士运河的发展史,并说明划分的依据。
    2. (2)  材料二中甲、 乙对苏伊士运河历史影响的反映相互矛盾吗? 请说明理由。
    3. (3)  苏伊士运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生活在 19 世纪末的埃及普通民众会怎么看待这条运河?请加以说明
    4. (4)  以19世纪 50年代一位中国新闻工作者的身份对材料三的事件撰写一份时事新闻稿件。

      (要求:史论合,观点正确,逻辑清晰) 

  • 1. (2023高二上·重庆市期末) 苏伊士运河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1954 年 10 月,英国承认埃及对运河享有主权,但运河管理权仍由英法霸占。1956 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守军发起进攻,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埃及军民奋起抗击,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埃及最终取得了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胜利。这说明( )
    A . 埃及民主革命任务艰巨曲折 B . 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共识 C . 殖民霸权威胁民族国家发展 D . 发展中国家联合抗击侵略
1 2 3 4 5 下一页 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