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汕头模拟) 表1为1790-1860年美国人口统计表(单位:人),表2为1790-1860年美国城市人口增长表,下图为1820-1860年移入美国人数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表1

    年份

    白种人

    有色种人

    总计

    1790

    3172006

    757208

    3929214

    1800

    4306446

    1002037

    5308483

    1810

    5862073

    1377808

    7239881

    1820

    7866797

    1771656

    9638453

    1830

    10537378

    2328642

    12866020

    1840

    14195805

    2873648

    17069453

    1850

    19553068

    3638808

    23191876

    1860

    26922537

    4441830

    31443321

    表2

     

     

     

     

    年份

    城市人口数

     

     

    城市总人口的百分比

    8000人以上

    8000至20000人

    20000至75000人

    75000至250000人

    25000人或以上

    1790

    6

    4

    2

    3.3

    1800

    6

    1

    5

    4.0

    1810

    11

    6

    3

    2

    4.9

    1820

    13

    7

    4

    2

    4.9

    1830

    26

    19

    4

    3

    6.7

    1840

    44

    28

    11

    4

    1

    8.5

    1850

    85

    56

    21

    6

    2

    12.5

    1860

    141

    96

    35

    7

    3

    16.1

    ——以上材料均据[美]福克讷《美国经济史》

    1. (1) 概括指出1790-1860年间美国人口发展呈现的趋势并说明其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
    2. (2) 1843-1853年是美国移民激增的年代。如果你是一位当时欧洲大陆移入美国的移民,请你对移民的原因做出合理的说明。
  • 1. (2024高二下·东莞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 12世纪左右,地中海北部和东部出现了严重的农业歉收状况,一些族群特征复杂的民族向地中海世界迁徙,其浪潮席卷了整个地中海世界,现代学者将这个迁移的人群称为“海上民族”。公元前1207年,海上民族开始以黑海沿岸以及西地中海为根据地,借助武力向东地中海地区迁徙,以寻求新的生存地。在此过程中,他们摧毁了特洛伊城、赫梯帝国、塞浦路斯、叙利亚、巴勒斯坦,最终到达埃及。海上民族大迁徙打碎了一个旧的文明体系,为地中海文明的古老机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建立了地中海文明。正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阵痛,才孕育出腓尼基文明、犹太文明和希腊文明(爱琴海文明),而这些文明至今仍然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袁指挥《海上民族大迁徙与地中海文明的重建》

    材料二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通往新大陆的航路,从而拉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人口大迁徙的序幕。在这次迁徙过程中,由东向西横越大西洋的移民船队络绎不绝。在17世纪里,仅从不列颠群岛前往美洲的移民就有约25万人,18世纪增加到约150万人。据估计,自愿或不自愿地卷入这场大迁徙的移民超过1亿。而世界总人口在1500年为4.4亿人左右,1900年为16亿人左右。移民多跨洋跨洲前往新的定居地或暂居地。大迁徙以及应运而生的新国家、新文化和新民族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格局。 

    ——摘编自潘兴明《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上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海上民族迁移相比,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下表反映的是不同历史阶段,来自不同地区的移民在美国移民人口中所占比例情况。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历史阶段

    欧洲

    亚洲

    拉美

    1901—1920年

    85%

    4%

    4%

    1961—1970年

    33%

    13%

    39%

    1981—1990年

    10%

    38%

    47%

    A . 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显著特征 B . 美国的移民结构在不同历史阶段变化显著 C . 美国社会解决了不同民族间文化认同的问题 D . 亚洲移民人数是美国新移民人口中的大多数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自古以来,人类的活动影响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2世纪左右,日耳曼人正处在跨入文明时代的前夜,塔西佗如此描述他那个时代日耳曼人的情况:如果他们的本土长年安静无事,那么很多高贵的青年就要自愿地去找寻那些正在发生战争的部落。一则因为他们的天性好动而恶静;再则因为他们在危难之中容易博得声誉;三则因为只有在干戈扰攘之中才能维持人数众多的侍从……日耳曼人中,没有一个部落是居住在城郭内的,就是个别的住宅也不容许彼此毗连。他们零星散落地逐水泉、草地或树林而居……

    ——[古罗马]塔西佗著《日耳曼尼亚志》

    材料二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日耳曼人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耳曼人对欧洲社会进程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和文化的角度予以说明。
    3. (3)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化传播的途径提出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殖民者的入侵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形成了新的族群。关于美洲族群说法错误的是( )
    A . 混血人种成为拉丁美洲最大族群 B . 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 C . 西班牙和葡萄牙文化成为主导 D . 白人与黑人数量激增
  • 1. (2024高二下·达州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摘编自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太平洋铁路建设更加强了对华工的需求。根据记载,1849年美国华侨共有791人,1850年增至4025人,1851年达12000人,其后逐年增加,1890年共有107500人,他们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之所以选择华工而非白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则从中国到美国走开阔的太平洋水路,相比之下使从欧洲到美国必须走麦哲伦海峡水道的路线相形见绌,华工的取得比白人劳工更容易:二则华工“配合度高”、“工资低廉”、”耐劳”,比起在艰困的环境面前常选择罢工或离职的白人劳工,金矿主和铁路公司自然更倾向使用华工。

    ——摘编自马慧玥《近代契约华工法律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民南移”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北民南移”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华工赴美的动因。结合所学,简评华工对美国的贡献。
  • 1. (2024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移动理论认为,从移民移动动机看,人口移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材料二

    15—18世纪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主要路线示意图

    根据材料一的观点,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其进行合理解读。(要求:概括准确, 解读全面、客观、条理清晰。)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月考)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推动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拉丁美洲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移入地之一,也是近代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可谓是典型的“种族大熔炉”。15世纪末以来,拉丁美洲出现过四波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潮。第一波国际移民潮在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扩张时期,移民主体为欧洲大陆的白种人;第二波国际移民潮在16—19世纪初的奴隶贸易时期,移民主体为非洲黑人;第三波国际移民潮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期的“大移民”时期,移民主体为南欧的自由移民和少部分亚洲移民;第四波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向外移民时期,出现了“重返欧洲”或“重返亚洲”等“回流”现象。

    ——摘编自杜娟《拉美外来移民史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和路径——兼论亚裔移民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以来拉丁美洲前三次大规模国际移民潮出现的国际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历史上大规模移民的文化影响。
  • 1. (2024高二下·麻涌月考)  非选择题(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与拉丁美洲地区一样,1850年前,美国同样推行这种契约华工制度。……1849年9月,加利福尼亚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一种禁止蓄奴制的州宪法。1850年,美国国会各代表经过激烈争论,终于达成了《1850年妥协案》,加利福尼亚作为自由州被接纳加入合众国。……英国国会于1855年通过一项《乘客法案》,规定香港为由中国赴美国的唯一港口,而香港早在1841年已被宣布为自由港。……基于以上原因,赴美国的移民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赊单工”。“赊单”系广东话,意为“赊欠船票制”。……从香港到旧金山的船费最低每人约40美元,而归还时须偿还大约100美元。这笔钱规定每月在工资中加以扣除。华工必须偿清债务才能回国,否则,轮船公司就不准售给他回国的船票。由于华工在国内一般都有妻室老小,都想工作一段时间后返回故里,所以一般都尽快还清这笔债务。

    ——摘编自陆国俊《美洲华侨史话》

    1. (1) 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移民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概述其原因。
    2. (2) 材料所涉及的前后两种移民形式有何根本区别?有人认为,从华工的角度看后者显然优于前者,试分析这种观点的主要原因。
  • 1. (2024高一下·青岛期中) 下图是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该现象的出现(    )

    A . 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B . 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 C . 推动了全球整体联系的加强 D . 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