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汕头模拟)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台州市发现沙埠窑址群遗址.这对于历史研究有重要价值。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沙埠窑址群遗物堆积丰富,窑场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共发掘考古出土遗物20多吨

    民间制瓷业竞争激烈

    B

    大部分窑炉斜长70米左右,由窑前操作间、火门、火膛、窑室、窑门、排烟室及窑床两侧的柱础石、护墙等部位构成

    制瓷技术分工日益细密

    C

    产品面貌和窑业技术与同时期的越窑相似,流行内腹单面粗刻划花,纹样类型为婴戏纹、凤凰纹、鹦鹉纹等;装烧工艺主要为垫圈垫烧、匣钵装烧

    沙埠窑烧制技术影响越窑

    D

    沙埠窑址群遗址出土的瓷器有碗、盘、盆、执壶、炉、枕、多管器、盏、盏托、瓶、盒等

    该窑址群瓷器产品种类丰富多样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高三下·雅安模拟)  朱熹在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使时,曾六次“昧死奏闻”台州知府唐仲友“私收盐税”“贪污淫虐”等违法犯罪行为。然而,只因唐仲友与当朝宰相王淮为姻亲,结果他仅被暂时降职了事,而且不久后又易地升官。据此可见,南宋时期(   )
    A . 权贵勾结成风 B . 政治人治色彩浓厚 C . 理学影响有限 D . 推行重文抑武政策
  • 1. (2024高三下·高州月考) 据《元史·食货志》记载,至元十七年(1280年),朝廷开始实行进出口有别的“单双抽”制度,即对蕃货和土产(主要为丝织品、瓷器等)予以区分,对蕃货的征课倍于土货,土货单抽,蕃货双抽。这一制度( )
    A . 保护了元代手工业发展 B . 有利于政府垄断海外贸易 C . 加重了沿海百姓的负担 D . 限制了国内民族间的交流
  • 1. (2024高二下·铁锋期中)  匣钵(烧制陶瓷的一种耐火容器),可将火焰与坯件隔离,防止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胚体和釉面,减少了粘釉、火刺、变形等缺陷。如唐朝越窑因在制瓷时使用了匣钵,其青瓷制品器形端正、器壁减薄、釉面更为晶莹光润;宋代通过匣钵使建盏避免了与明火接触,使其变幻莫测的釉面更加丰富多彩。这体现出(    )
    A . 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B . 商品经济推动了制瓷工艺的改进 C . 技术创新推动了手工业发展 D . 政府对制瓷工艺的要求日益提高
  • 1. (2024高三下·岳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学者在研究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知识内容时,拟定了如下目录(部分):

    “碌碌有为”的宋人

    第一章 北民南迁的耕耘——农业

    ……

    第二章 百工巧匠的智慧——手工业

    ……

    第三章 熙来攘往的贾客——商业贸易

    第一节 互市贸易的商旅——榷场贸易

    第二节 海丝之路的船舶——海外贸易

    第四章 璀璨群星的宋城——城市经济

    …………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书籍(章节)目录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历史》一书拟定章节目录。 (要求:至少编写三章,每一章需要有两节,合乎逻辑。)
  • 1. (2024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宁波市区宋元时期城市生活类遗址出土瓷器基本情况

    产地时代

    浙江地区

    江西地区

    福建地区

    北方地区

    海外地区

    北宋

    越窑、龙泉窑、婺州窑、泰顺窑

    景德镇窑、吉州窑

    建窑

    定窑、磁州窑、耀州窑、临汝窑

    高丽青瓷

    南宋

    龙泉窑、越窑、越窑仿官窑、南宋官窑、江山窑

    景德镇窑、吉州窑

    同安窑、德化窑

    定窑、磁州窑、钧窑

    高丽青瓷

    元代

    龙泉窑、永嘉窑、泰顺窑、临安天目窑、江山窑

    景德镇窑、吉州窑

    浦口窑、德化窑

    磁州窑、钧窑

    高丽青瓷

    (说明:1.今浙江宁波地区即宋元时期的明州;2.在宋代瓷器中,官窑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和临安,由宫瑟设窑烧造的青瓷)

    ——摘编自吴敬、付亚瑞《明州城遗址出土宋元瓷器与明州港市的考古学观察》

    材料二  宋代皇帝都喜欢饮茶,并常将北苑(属福建)进贡的建茶赏赐给皇亲贵族、近臣与功臣。这一时期,比试茶品高低的斗茶风气盛行,经过丁谓、蔡襄等士大夫的倡导,逐渐传播到上层社会,最终成为一种清新雅致的茶道艺术。当时以福建建州为中心烧制出的各种瓷器称“建盏”。宋初,当地一些窑工技师在黑釉盏中有意加点白釉烧造而成的“鹧鸪斑”,是当时生产工艺中的新技术,“点试茶家珍之”。此外还有免毫盏、油滴盏等种类,仅宋代建阳水吉一带就有龙窑99条,其窑炉的长度短则几十米,长则百余米,一窑的装烧量最高可达十万余件。

    ——摘编自杨静《宋代建茶的崛起与茶文化兴盛关系探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产地视角指出出土瓷器各自具有的史料价值。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项推动宋代建盏制造业发展的因素,并说明理由。
  • 1. (2024高三下·黔东南开学考)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长江流域是我国古代“陶塑”艺术的重要起源区。新石器时代,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最早的陶塑小猪。商代青铜工艺的制作带动了“陶塑”艺术的发展,到战国时期,“陶塑”工艺已具备相当成熟的技术,为“瓷塑”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陶塑”发展到高峰之后,“瓷塑”艺术开始兴旺,逐渐取代“陶塑”且普及到生活、艺术等多个领域。宋室(宋廷)南迁后,很多北方官窑的工艺被工匠们带到南方,江西景德镇逐渐成为宋代的制瓷中心和“瓷塑”中心。南宋以后社会动荡,一部分知识分子转向从事自立的艺术劳作,充实了画匠、塑匠、雕刻匠的社会队伍,产生了很多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此时,“塑造”与“雕刻”的艺术表现共同影响着陶瓷“塑造”水准,如江苏宜兴紫砂雕塑艺术就体现了各行业相互影响的迹象。

    宋元明清时期,在雕塑艺术创作上有很多“瓷塑”作品进入寺庙殿堂、富绅豪宅。景德镇的“胡人牵马俑”、元代的青花釉里红,再到清代“瓷塑”工艺的发展都是唐以后“瓷塑”艺术的结晶。明清时期,在景德镇的陶瓷商贸活动中,陶瓷产品以其所承载的中国传统“雕塑”艺术工艺与文化形式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乃至更远的地方。

    ——摘编自向颖《浅谈中国古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江流域传统雕塑艺术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江流域瓷器外销的深远影响。
  • 1. (2024高一下·湖州开学考)  人口问题事关国计民生,中国历代政府都注重人口统计。从如图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历代实际人口估计数与官方户口统计数比较

    A . 人口数量一直处于增长态势 B . 历代政府对人口数量把握精准 C . 宋朝中国实际人口估数破亿 D . 17世纪以来统计数据基本真实
  • 1. (2024高三上·吴川月考) 图1中的宋代蹴鞠纹青铜镜描绘了男女四人共同蹴鞠游戏的场景。浮雕靠左侧部分,有一个高髻女子正在踢球,靠右侧部分,有一个头戴幞头的男子全神贯注地盯着球,仿佛正在防守,此外还有两人在旁观看。该作品体现了 ( )

    A . 充满活力的社会风情 B . 追求意境的美术风格 C . 尚武好勇的时代风貌 D . 追求解放的思想观念
  • 1. (2024高三下·惠东开学考)  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衡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浙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
    A . 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B . 纺织业的中心位于南方 C .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D . 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