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余姚月考) 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青铜神树、人首鸟身像、纵目面具等文物,明显有着不符合中原文明的历史气息,反倒和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关联密切。而龙的崇拜、铜铃(青铜编钟的前身)、镶嵌绿松石铜牌饰等文物发现,则显露出许多中原文化基因的“蛛丝马迹”。这反映出( )
    A .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 B . 早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 . 古蜀国发展深受外部影响 D . 南北文化交流频繁密切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提出了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依此标准,下列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是( ) 

    ①陕西姜寨聚落遗址 

    ②山西陶寺遗址 

    ③河南二里头遗址 

    ④浙江良渚遗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高二下·库车月考)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经考古研究,良渚古城的年代为距今5100年到4300年,良渚文明是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下图是良渚出土文物上刻画符号与甲骨文数字的比较。据下图可知( )

    A . 旧石器时代中华大地已出现了早期文字 B . 良渚刻符继承了甲骨文成熟的造字模式 C . 印证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与一体性 D . 良渚文明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最典型文明
  • 1. (2024高二下·高州月考) 下图是中国两大河流域史前文化圈的分布情况,据图可以推断( )

    A .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 B . 各地区之间商品交易较为频繁 C . 中原文化易受北方游牧文化冲击 D . 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存在可能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2019年7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能够申遗成功,主是得益于其古老而庞大的水利工程,以及它那高大的宫殿台基、完整的城墙遗址,还有那数以千计象征权力与信仰的精美玉器,共同呈现出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的物质和精神世界,有力地将中国文明推到了5000多年前。良渚古城遗址的发掘说明( )
    A . 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中心 B . 考古发现会影响历史研究 C . 考古发现能够还原历史面貌 D . 考古是历史研究最佳途径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兴隆洼遗址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这里发掘出170 余座半穴居房址,最大的房址面积达140平方米。下列表述与该遗址相符的是( )
    A . 被誉为“华夏第一村” B . 已经具备国家初始形态 C . 商朝早中期都城遗址 D . 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月考) 仰韶文化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南达湖北,北抵内蒙古,纵横两千里,绵延数千年。在这一范围内,都发现了粟的皮壳。其中西安半坡遗址的一个灰坑内,出土了炭化粟达数斗之多。仰韶文化的居民除了栽培以粟为主的作物外,还( )
    A . 烧制了彩绘陶器 B . 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C . 开始铸造青铜器 D . 制作薄如蛋壳的陶器
  • 1. (2024高三下·潮阳月考) 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姜寨聚落遗址总体布局分为居住区、窑场和墓地三部分。其中居住区有一百多座房屋,分成五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小型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所有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集会和祭祀的场所),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这种聚落格局( )

    A . 蕴含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B . 可佐证长江流域先民的定居生活 C . 基于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 D . 体现了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
  • 1. (2024高二下·茂名月考)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材料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西周“何尊”青铜器内底刻有“宅兹中国”的铭文

    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B

    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青铜器468件,玉器755件,骨器564件

    生产工具以骨器为主

    C

    太湖西北岸的丁埂遗址(属良渚文化规模聚落遗址)出土了大量渔猎用具,仅渔网坠就多达500多件左右

    生活方式以采集渔猎为主

    D

    红山文化遗址积石冢是有规划的墓地,处于中心的大墓具有“唯玉为葬”的显著特征(以玉器为主要随葬品),向边缘依次为少量的玉器、猪狗、陶器,个别的没有随葬品

    私有制和贫富分化产生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高二下·阆中月考) 班固《白虎通义》载,“为之神农何?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这段历史材料(    )
    A . 可以印证神农创建了古代传统农业 B . 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先民的生产生活 C . 由此确立神农为中国农耕文明象征 D . 证明神化是农业技术推广主要途径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