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州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医学具有独特的医疗原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特点。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名利思想是“医人之膏肓也”,医者必须“无欲无求”“志存救济”;“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chi相貌丑陋),怨亲善友,华夷智愚”。《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喻示要防病于未然。中国古代医学主张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影响健康的既有生物因素,又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要从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中去理解人的健康和疾病。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自辛亥革命起,中医药学就被视为旧文化传统的一分子。医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持轻视甚至反对态度,主张用西医取代中医,认为中医落后于时代。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西医专门学校而没有涉及中医。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

    ——摘编自《历史上的中医废立之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医学的医疗原则,并指出其文化根源。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中医在近代陷入困境的原因。
  • 1.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魏晋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时期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解读最合理的是(  )
     

    历史现象

    历史背景

    A

    魏晋玄学在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作风上要求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战乱频繁,生活物资匮乏

    B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北民南迁加快了民族交融

    C

    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唐高宗时国家颁行《唐本草》

    印刷术的进步导致伪劣医书泛滥

    D

    晋代法显、唐代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空海来华

    佛教在东亚深入广泛传播

    A . A B . B C . C D . D
  • 1. (2024高二下·江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指出,对历史上的疫病的学术研究,其意义不在于为未来的突发自然灾疫提供直接的对策,而在于长远地促进社会的进步、价值的稳定、文化的发展、精神的提升。

    ——摘编自余新忠《明清以来的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医药的成就相关知识,对该学者的观点加以评析,得出结论。(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否定或修改均可,并阐述理由。)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源远流长的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有着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且临床诊断治疗经验丰富。医学家张仲景积累临床经验,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下列项中,有关这本典籍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 是中医临床百科全书 B . 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C . 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D . 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 1. (2024高二下·蓬溪月考) 中医药学以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高超的医疗技术和丰富的典籍著称于世。下列典籍按问世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温疫论》 ②《黄帝内经》 ③《伤寒杂病论》 ④《本草纲目》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①②④ D . ②①③④
  • 1. (2024高二下·南充月考) 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有不同的历史记述。《韩非子·喻老》: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曾对齐桓侯望诊;《史记·扁鹊传》: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战国策·秦策》: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治疗秦武公脸部的疾病。据此推断( )
    A . 在春秋战国时期确实存在扁鹊其人 B . 历史叙述往往带有作者的价值取向 C . 扁鹊有可能是当时杰出医生的集合体 D . 对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
  • 1. (2024高三下·潮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思邈对中医理论进一步完善。医道方面:“吾闻善盲天者,必本之于人”;“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时五脏”;“阳用其精,阴用其形,天人之所同也”;“体有可治愈之疾,天有可消之灾也”等,这些是孙思邈中医理论的立足点。医术方面:“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医德方面:“医者仁术”;行医“不为利回,不为义疚,仁之方也”。至此,中医基础理论趋于系统完备。

    开元十一年颁布《诸州置医学博士敕》,要求各州配置一个医术精湛的医学博士,官阶九品。各州都要有《唐本草》一部,经典药方汇编类书一部,所收录的验方一百一十个以上,要与经史类书籍同等收藏。《诸州置医学博士敕》标志中医学社会推广开始步入正轨。

    ——根据翦伯赞《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史第四册》整理

    材料二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学的鼻祖,记载中药三百六十种,分上中下三品。梁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新增中药一倍,也分三品,分别附于后。唐宋政府组织医家重修本草经,增补中药合计一千五百五十八种,被称谓中医药学大全。然而,唐宋中药学“品目多杂,甚至混淆,以至意义俱失”。明朝湖北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对中医药的发展十分忧虑,决心辞官,潜心科学,历时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三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书成,将上之朝,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土天夫家有其书”。《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补增中药物三百七十四种,使中药品种增至一千八百九十二,这比秦汉时足足增加了五倍,李时珍是古代中药学的集大成者。李时珍最大的贡献还是发明中药学分类法纲目法,这比《神农本草经》分类法更科学。纲目法将中医药分为共十六纲,纲下分目,共六十二目。纲目分类法既有中国古典哲学的宏深智慧,又有近代科学的务实精微。《本草纲目》“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它科学传承了中华古典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将阴阳五行哲理具化到中医科学的研究中。李时珍还对动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分类,“次之以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这种分类法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是遥遥领先的,极富科学理性精神。

    ——根据《明史·李时珍传》、《本草纲目·凡例》整理

    材料三

    清代中医学人才辈出,成就斐然,中医防疫科学成就尤为突出。下表(表5)是见于正史的部分中医学家及其著作。

    ——据《清史稿:文艺传》、陈邦贤《中国医学史》整理

    传主

    生卒

    籍贯

    身份

    著作

    吴有性

    1582—1652

    江南吴县

    《瘟疫论》

    戴天章

    1644—1722

    江苏上元

    诸生

    《伤寒》《杂病》《咳论注》《疟论注》《广瘟疫论》

    余霖

    1724—1795

    安徽桐城

    《疫疹一得》

    刘奎

    山东诸城

    《瘟疫论类编》《松峰说疫》

    喻昌

    1585—1664

    江西新建,侨居常熟

    副榜贡生

    《伤寒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

    徐彬

    浙江嘉兴

    喻昌弟子

    《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金匮要略论注》

    张璐

    1617—1699

    江南长洲

    博贯儒业

    《医通》《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千金方释义》

    高斗魁

    1623—1670

    浙江鄞县

    诸生

    《医学心法》《吹毛编》

    周学海

    1856—1906

    安徽建德

    光绪十八年进士

    《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

    问题:

    1. (1) 根据上述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孙思邈中医理论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特征
    2. (2)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明朝和清朝中医学家对中医文化发展的主要贡献,并分析影响中医发展的因素
  • 1. (2024高二下·嘉陵月考) 1841年,英国医生雒维廉评价中医:“不能这样推断,中国人在医学问题上所有意见都仅仅是胡说,他们已经非常仔细地检验了疾病的本质和起因,一些用于控制传染病的规则和观念是决不能被轻视的。”以下可以提供佐证的史实有( )

    ①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疗效

    ②古代地方官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以防治疫病

    ③明末吴有性提出“疠气”治病说,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

    ④中国古人为防治天花,发明了牛痘接种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 1. (2024高二下·嘉陵月考) 乾隆时官修《医宗金鉴》,对《金匮要略》《伤寒论》等进行考订,还征集了许多新内容,是一部介绍中医临床经验的著作。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质疑流传数千年的脏腑学说,将人体内脏解剖研究绘成《亲见改正脏腑图》25种,极大促进中国解剖学的发展。据此可知,清代医学(    )
    A . 呈现出复古与开新的特点 B . 得益于国家力量支持 C . 著作凸显中西医融会贯通 D . 种类繁多且医著普及
  • 1. (2024高三下·河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公元196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伤寒杂病论·序》

    1. (1)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朝代)的(人物名称)。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书作者对医学的贡献。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中医药学的特点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