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据里耶秦简记载,秦朝县下属机构定期制作所在机构集簿,并根据要求上呈县廷。与之相应,县、郡也定期将核心治理信息汇总报送上级官府,以便上级掌握政情及开展管理,并据此对下级进行考课。该做法( )
    A . 实现了对基层组织的有效治理 B . 有利于提升地方官员文化素养 C . 促进社会群体共同意识的凝聚 D . 为赏罚官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1. (2024高二下·南充月考) 汉初墓葬一般比较节俭,当时的统治阶级都认为“以石为椁”是墓葬中的奢侈行为。汉武帝以后,帝王的厚葬现象开始十分突出,丧葬耗费尤为惊人,下层百姓也纷纷效仿,至于发屋卖业,厚葬之风愈演愈烈,“法令不能禁,礼义不能止”。引起厚葬之风的原因是( )
    A . 中央集权的加强 B . 社会习俗的奢靡 C . 统治者大力提倡 D . 选官制度的变革
  • 1. (2024高二下·兴文开学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除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由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

    ——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

    材料二: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材料三:《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议会各级议员的选举都实行直接选举。1937年第一次普选时选民参选率就达到了70%。

    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统计:

    县别

    党派

    延川、安塞、清涧、吴堡、曲子、华池、新宁、新正、赤水、淳耀、同宜耀等11个县

    共产党员

    2456人

    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

    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

    5640人

    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简要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 1. (2024高三下·河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中华文明所具有的五个突出特性。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世界史学者普遍认为,“四大文明”中除中华文明外,其他三个古代文明都消失了,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下来。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

    “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

    “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中华民族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明包容性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

    “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中华文明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摘编自邢广程《深刻认识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意义》

    围绕“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一主题,从表格中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或近现代史的史实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1. (2024高二下·承德月考) 汉武帝鼓励天下“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上书言国事以自荐,并亲自审阅,优者录用,授予郎中、给事中等官职,“其时上书自荐者达千人之多”。宣帝规定通过上书拜官者须试用一年。上述做法(   )
    A . 纠正了察举制度弊端 B . 强化了中枢行政制度 C . 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D . 改变了社会主流思想
  • 1. (2023高二下·辽宁期末) 唐代科举主试官可依据举子平日成就与声望决定是否录取。进士科的录取以文词优劣为标准,应试举子重视新鲜题材,尽可能将个人创作在考试以前送呈当时有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司(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此之谓行卷。由此可见,唐代的科举( )
    A . 推动了考试的公正公平 B . 进士科选才对象范围扩大 C . 促进了社会流动性加强 D . 行卷之风有利于文学发展
  • 1. (2023高二下·黄山期末) 西周在选任官员时,推行“六德”“六行”的道德等级体系。“六德”即“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即“孝、友、睦、姻、任、恤”。这种做法( )
    A . 适应了宗法礼制的要求 B . 完善了官员考核制度 C . 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 D . 增加了儒生入仕机会
  • 1. (2024高二下·济宁开学考) 下表为秦汉时期三则与文书相关的文献记录。这反映出该时期(    )

    内容节选

    文献出处

    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

    云梦秦简《田律》

    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

    《汉书·贾谊传》

    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

    《汉书·刑法志》

    A . 文书制度开始出现 B . 政府决策效率提高 C . 国家法律体系完备 D . 官僚行政管理严密
  • 1. (2024高二下·南宁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普通高中历史地图册》

    材料二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资产阶级兴起之时就提出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思想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开始崇尚理性,反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竞争和机会均等。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汉朝至清朝前期我国人才选拔的变化趋势。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产生背景的不同。
  • 1. (2024高三下·开学考) 1373年,明太祖下诏废除科举,并说,“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朕”。随后改行荐举之法,但因举荐方式弊端丛生,又于1384年恢复此前的科举模式,此后成为定制。这反映了科举制度在当时(   )
    A . 无法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B . 成为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 C . 适应了强化专制的需要 D . 可防止举荐制带来的弊端
1 2 3 4 5 下一页 共5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