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电白期中) 下表中两个文件的内容节编,折射出当事国(    )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或者交换农奴。农奴可以得到土地,但必须交纳赎金。”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领导的联邦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自1863年1月1日起,凡当时仍在叛乱的任何一个州或地区,其境内所有奴隶都应永远获得自由。”

    A . 农奴获得完全自由 B . 人口与土地矛盾突出 C . 民主政治得以完善 D . 近代化进程有所发展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如图漫画想象了19世纪中期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场景,他们当时都被冠以“奴隶的解放者”称号,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 . 英国和美国 B . 美国和俄国 C . 法国和德国 D . 意大利和日本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月考) 一位美国总统在一次演说中说:“一幢自由崩裂的大厦是无法耸立的。我相信,本届政府也不能容忍一半州畜奴一半州自由。我不期望联邦瓦解,我不期望大厦倾塌,我期望它不再分裂。它要么全部畜奴,要么全部自由。”美国因此而爆发的战争所产生的结果是( )

    ①实现和维护了美国的国家统一 ②基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③在法律上承认了黑人的公民权 ④黑人备受歧视的现象彻底改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4高一下·杭州期中) 下列事件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

    1868年日本明治新开始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

    A . 资本主义的诞生 B . 资本主义的扩展 C . 资本主义的危机 D . 资本主义的终结
  • 1. (2024高一下·临沂期中) 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一种观念:美国不是由各成员州组成的,而是由一个不可改变的团结在一起的人民组成的民族国家。该史学家意在说明美国内战(    )
    A . 解决了社会矛盾 B . 巩固了国家统一 C . 废除了奴隶制度 D . 促进了经济发展
  • 1. (2024高二下·黔江月考) 乔治·威尔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65年4月11日,美国总统林肯在白宫发表演讲,他宣布欢迎南方各州重回联邦,但不久之后他就被刺杀了。约翰逊接任总统,他发表了大赦宣言,重建南方各州”。这表明内战后的美国( )
    A . 南方与北方的争斗依然激烈 B . 国家统一成为社会共识 C . 推行“大棒加胡萝卜”政策 D . 种族歧视现象已经终结
  • 1. (2023高二上·西山期末) “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这说明林肯在美国内战中的首要目标是( )
    A . 废除奴隶制度 B . 发展资本主义 C . 维护国家统一 D . 巩固共和政体
  • 1. (2024高二下·大埔开学考) 边疆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部分王朝的边疆治理简表

    时期

    管理体系

    边疆防御

    民族政策

    汉朝

    设郡县或由少数民族酋长管理。

    以长城为主干,设置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

    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迁、屯田、册封等。

    唐朝

    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百领管理事务,可世袭;设都护府,统一于中央政府。

    确立军镇屯戍制度。

    采取武力讨伐方式,但以怀柔、招抚为主,故册封、和亲为历朝之最。

    清朝前期

    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在西北设伊犁将军,在乌鲁木齐设都统﹑在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等。

    制定笼络政策,如封爵、联姻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美国初始的边疆政策主要指陆地边疆的拓展和治理。通过西进运动拓展西部陆地疆域,并吸引大量商业资本进入西部,实施赠地及拨款政策,快速发展西部交通。在处理族际关系方面,采取具有一定野蛮性的“熔炉”政策,即让到美国西部边疆拓荒的移民在此被同化、融合成一体,产生一个新的文化形态。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以及美国的飞速发展,其边疆观念发生相应的变化,最终形成了包含陆地边疆、海洋边疆、高边疆、信息边疆等在内的全方位、立体化、软硬结合的边疆观念体系。

    ——摘编自李朝辉《美国的边疆架构与国家发展》等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2. (2) 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边疆治理相对于中国边疆治理的不同,并加以评价。
  • 1.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下图为创作于1861年3月的政治漫画《总统的就职演说》。左图是北方人心目中书写和平”(peace)手持天平的林肯(天平上两人分别代表北方和南方),右图是南方人眼中身穿罗马盔甲、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林肯。该漫画反映了当时美国(  )

    A . 州权主义观念盛行 B . 种族主义思想占据主流 C . 亟须维护国家统一 D . 民主共和政体摇摇欲坠
  • 1. (2023高三上·中山)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德雷德·斯科特案

    德雷德·斯科特出生在美国南方的弗吉尼亚州,他生来就是奴隶。1834年由主人将他从蓄奴州密苏里州(蓄奴州)带到伊利诺伊州等禁止奴隶制的自由地区,并娶妻生女。1838年斯科特被主人带回密苏里州。1846年斯科特在一个反对奴隶制律师的帮助下,向密苏里州法院起诉,要求自己和家人的自由,最终败诉。1854年斯科持的律师将此案上诉到最高法院。1857年,美国最高法院作出载决。首席大法官宣读了判词,并获得多数法官的支持。

    德雷德·斯科特上诉理由

    他曾随主人在伊利诺伊州等地区居住过4年,伊利诺伊州的宪法禁止奴隶制,因此在此期间他应是自由人而非奴隶。依密苏里州的法律规定,任何被不正当奴役的奴隶均可为其获得自由而提出诉讼,包括黑人和白人。密苏里州处理自由诉讼的司法实践还表明,此类诉讼奉行“一旦自由,永远自由”的司法准则。

    联邦最高法院判词

    黑人(无论自由与否)并不包括在宪法中的“公民”一词中,因而不能享有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因为殖民地时期以及独立革命时期,美因的公众舆论并不把黑人视为公民。 《联邦宪法》通过以后,联邦国会的立法也从未把黑人当做公民对待。国会无权禁止合众国  领地的奴隶制,从而剥夺合众国公民的“奴隶财产”。因此,国会通过的一切禁止奴隶制的法律都是违宪的。

    斯科特不能因为在自由州和没有奴隶制的领地居住过而获得自由。

    ——摘编自张锡盛《德雷德·斯科特案及其背景述论》等

    1. (1) 案件的处理过程体现了当时美国社会治理的哪些特点?
    2. (2) 指出该案所反映的19世纪中期美国社会状况,并简析该判决带来的影响。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