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各文明区域范围不断扩大,是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也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的传播、交流与发展。下列关于文明之间交往情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地区
    B . 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
    C . 腓尼基字母向东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
    D . 汉朝与罗马帝国之间通过丝绸之路,双方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 1. (2024高一下·台州期中) 5—15世纪一般被成为“中古时期”。在欧洲,东欧拜占庭一度强大;在亚洲,突厥人建立了德 里苏丹国;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先后兴起;在中南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的文明( )
    A . 具有多元面貌 B . 独立发展 C . 都有近代特征 D . 宗教信仰相同
  • 1. (2024高一下·荣昌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8世纪中叶起,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实施博采诸家、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大力倡导并赞助将古希腊、罗马、波斯、印度等国的学术典籍译为阿拉伯语。在哈里发的资助和倡导下,在首都巴格达创建了国家级的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馆”、由翻译局、科学院和图书馆组成。智慧馆以重金延聘了各地不同民族、宗教信仰的近百名著名学者和翻译家,集体从事译述、研究活动,将用重金从各地所搜集的一百多种各学科古籍进行了整理、校勋、译述。他们在对原著直译的基础上,作了大量校勘、注释、质疑、摘要、评论等,发挥了自己新的创见。至阿拔斯王朝前期结束时,古希腊典籍中重要著作都已译成了阿拉伯文,其中有柏拉图的《法律篇》《国家篇》、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等,以及医学、天文学、数学方面的译作。这些著作给阿拉伯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迷人的智慧,不仅大大丰富和增长了见识、学问,而且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将阿拉伯人由一神信仰阶段带入了层次更高的理性思辨阶段。

    ——摘编自潘潇寒《阿拔斯王朝百年翻译运动》

    材料二: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深感西方船坚炮利,提出必须“访夷情,译西书”,开近代翻译先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开始筹建京师同文馆译书处、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等机构从事大规模翻译活动。徐寿1868年在江南制造总局主持译书工作,大多是根据西文的较新版本,由传教士傅雅兰口述,徐寿用适当的汉语表达出来,前后译书17部约280万余字,所印书籍涉及经济、军事、物理、化学、医学等领域。……甲午战争之后,翻译活动迎来新的高潮。随着洋务运动的式微,翻译活动也逐步走向民间,形成了近代晚期新兴的翻译群体。著名的翻译家主要有马建忠、严复等。他们都满怀爱国热情和报国志向,有海外留学或驻外经历,对西方政治、经济、法律等有深入的了解。例如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标准,确立了翻译作品的真实性、严谨性和可读性。他在所译作品中都有序言,介绍翻译本书的目的,同时对书中旨意进行阐述。如翻译《天演论》中介绍过达尔文的《物种原始》、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翻译《论法的精神》中对旧思想批判尤为突出,倡导“(立宪之国)主人非他,民权是已”的主张。严复的翻译可以说不独是理论学说的介绍,而且是一种“批判的武器”。

    ——摘编自史日丽《近代翻译活动的时代特征》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年翻译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兴起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甲午战争前后翻译活动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翻译活动的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交流的认识。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希罗多德在其《历史》中,依据“腓尼基人和卡德摩斯王一同来到希腊,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还有书写这门技艺”,表示“我相信,古希腊人在腓尼基人到来之前,并不会书写。”由此可知(   )
    A . 腓尼基人创造了古代希腊文明 B . 腓尼基国王从事商业贸易活动 C . 希腊字母可能源于腓尼基字母 D . 文明间交流互鉴促进地区发展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至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关于这一记载理解正确的是( )
    A . 大秦是汉代对亚历山大帝国的称呼 B . 汉朝与大秦官方直接往来非常密切 C . 汉朝与大秦之间存在经济贸易往来 D . 大秦商人没有与汉朝建立直接联系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1世纪的罗马地理博物学家老普林尼提到罗马崇尚来自中国的丝制衣服,说:“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10000万赛斯特斯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来购买奢侈品的花费。”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 罗马奢侈品来源是中国 B . 丝绸被大量销往罗马帝国 C . 海路是东西方的贸易路线 D . 罗马与中国存在贸易联系
  • 1. (2024高一下·余姚月考) 人类学家弗朗兹·博厄斯认为: “人类的历史证明, 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 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临近社会群体的经验。 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 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 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在此,作者强调( )
    A . 社会群体的进步主要不靠内因推动 B . 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进步意义重大 C . 群体之间的影响是多样而且相互的 D . 发展滞后的群体亟需打破闭塞观念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月考) 下边文本框是某历史研究小组在研究某个历史主题时搜集到的一些材料目录。这一历史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 人类文明的产生 B . 古代帝国的扩张 (1) 冶铁技术的传播 (2) 甘英血使大枣 C . 古代文明的交流 (3) 字母文字的演化。 (4) 亚历山大东征 D . 文明的多元一体
  • 1. (2024高二下·嘉陵月考) 观察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 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中国的夏朝存在成熟文字 B . 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 . 《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 . 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 1. (2024高二下·凉山月考) 大约从公元前4千纪起,青金石受到了地中海沿岸国家和两河流域人们的追捧,逐渐形成了一条几乎覆盖了地中海沿岸到帕米尔西麓的“青金石之路”。而帕米尔东麓再向东,就是古代中国的“玉石之路”,两者相连,正是后来的丝绸之路。这表明当时(    )
    A . 跨区域的文明交流加强 B . 世界文明逐渐连为整体 C . 西亚北非文化同宗同源 D . 丝绸之路沟通东西交往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