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三台期中) 201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从历史演进的角度看,这体现了( )
    A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始 B .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新探索 C . 社会主义建设艰苦探索的起航 D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传承
  • 1. (2024高一下·潮阳月考) 《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的高频词主要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2022年《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的高频词可能是(   )
    A . 创业、改革、发展、市场经济 B . 现代化、复兴、新时代、特色 C . 大跃进、批判、高产量、胜利 D . 人民、群众、建设、载人航天
  • 1. (2023高一下·顺义期中) 20世纪50年代以来,民法典立法工作因各种原因五次搁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这说明我国(    )
    A .   逐步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B .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C . 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健全 D . 小康社会目标已经全面建成
  • 1. (2023高一上·期末) 中共十七大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八大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   )
    A . 强调了教育的经济价值取向 B .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C . 反映了党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 . 凸显了国人素质的亟需提高
  • 1. (2023高一上·涟源期末) 有学者指出,之所以说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继承,首先在于这两大科学理论的立论前提是一致的。这里的“立论前提”主要是指( )
    A . 基本国情的科学分析 B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 改革开放的成功探索 D . 革命伟人的特殊经历
  • 1.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自然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世界各国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紧迫的全球性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失败对印度森林产生了间接的影响,席卷印度全境的起义使英国殖民者意识到需要通过铁路的延伸扩展对印度偏远地区的控制。1864年,英国殖民当局在印度成立了森林局,以保证在印度修建铁路的各个英国公司都可以得到充分的木材供应。原先茂密的森林,在大量供应枕木和火车燃料之后,很多地方变得光秃秃的。所有铁路沿线曾经有森林的地方,现在都呈现出一片宽宽的砍伐地带,沿线土地和野生动物失去了应有的保护。 

    ——宋云伟《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对印度森林的管理开发状况研究( 1858~1947)》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环境污染重大事件简表 

    年代

    重大事件

    1947年

    大城市洛杉矶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汽车尾气在阳光作用下产生有毒气体,近30000人五官发病、头疼、胸闷​

    1950年

    共和党、民主党议员在国会相互扯皮,使治理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11个法案无法通过

    1951年

    纽约民众抗议为北约生产武器的跨国公司排放污水,被定为“暴乱”,遭到国民警卫队镇压

    1954年

    美国环境保护署、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与7个州政府因发生排污标准发生纠纷36例

    ——摘编自胡蝶《二战后至 20世纪60年代美国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等

    材料三: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基本的长期战略,不仅关乎中国,也关乎全人类的生活质量和未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已将之纳入宪法,201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国际合作直接联系到了一起。生态文明迫切呼吁中国和世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一旦处理不好,则会危及社会和国家。 

    ——卢卡斯•古铁雷斯•罗德里格斯《中共对生态文明的承诺与担当》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印度森林被砍伐的主要用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用途造成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环境治理的不利因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 1. (2024高一下·开学考) 2023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称:“党的二十大以来在阐述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又提出了一些新观点,特别是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 )
    A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可以供世界各国照搬经验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完善了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 C . 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找到了正确途径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梦提供了物质基础
  • 1. (2023高一上·罗湖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手段之一,且将其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任务中的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可见,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 )
    A . 旨在加快将中国建成发达的工业国 B . 推动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 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 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均具有独创性
  • 1. (2023高二上·深圳期末) 2014 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宣告中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意见》明确,要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考虑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因素。户籍改革旨在(   )
    A . 缩小城乡差别 B . 推进城市化进程 C . 保护农村耕地 D . 适应社会的发展
  • 1. (2023高二上·深圳期末) 20世纪90年代我国立法工作不断加强,先后颁布了《公司法》《会计法》《反倾销和反补贴条例》《证券法》等,并对《对外贸易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上述立法举措(   )
    A . 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 B . 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C . 促进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 D . 标志着“依法治国”成为治国基本方略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