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汕头模拟) 下面两幅示意图所体现的共性是( )

    A . 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 B . 两个时期的政权性质 C .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D . 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 1. (2024高三下·汕头模拟) 鄂豫皖苏区在“县苏维埃以下,皆有文化委员会之设”,对教育“推行甚力”“各地皆编印有平民教育之小册子,以教授农村人民以共产党的常识,如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势力,反国民党等题目”。这( )
    A . 推动了苏区教育体系化 B . 增强了人民的政治认同感 C . 彻底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D . 加强了对民众的抗战动员
  • 1. (2024高一下·湖北月考) 1928年1月,毛泽东指导起草的《遂川工农兵政府临时政纲》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凡地主、祠庙、公共机关的田地、山林和一切附属”,分给“贫苦人民和退伍兵士耕种使用”等等。这反映出当时( )
    A . 土地革命运动在全国广泛开展 B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面积迅速扩大 C .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被普遍接受 D . 中共重视劳动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 1. (2024高二下·武汉月考)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的导向很明确 :一是宣传土地革命,二是宣传抗日救亡。这是由于(    )
    A . 国共对峙和日本侵华的时局 B . “工农武装割据”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 C . 民族矛盾成为中国主要矛盾 D . 全民族联合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1. (2024高二下·浙江开学考) 下边为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发生四次明显变化的统计表。这其中,1928年党员成分对比之前出现了较大变化。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年份

    1926年

    1928年6月

    1945年4月

    1945年底

    总数

    4000人

    13万余人

    121万人

    448.8万多人

    比例

    工人占70%

    农民占76%

    知识分子和小资产阶级占76%

    工人占25%,农民占59.6%,军人占24%

    A .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B . 新的革命道路的开辟 C . 各级苏维埃政权建立 D . “三三制”原则的实施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月考) 有史书描述说,毛泽东意识到政治局处境的困难,因此邀请政治局委员出席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党来到瑞金,他们的意图不是来支援他的行动,而是来改变他的非正统行为。这里所说的“非正统做法”是指( )
    A . 大力开展工人运动 B . 坚持“城市中心道路” C .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 . 倡导“工农武装割据”
  • 1. (2024高一下·南山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战斗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自易棉阳《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二  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九月,中共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总结土地改革运动的经验,通过《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场中国农村社会的大变动,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国民党政府财政严重入不敷出的状况,由于内战军费的激增和豪门资本恣意中饱,本来已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货币飞速贬值,物价如脱缰野马般猛涨,米价在一九四八年二月突破每石三百万元,到七月就突破三千万元。蒋介石叹道:“经济危险至此,比军事更足忧虑。”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51年9月,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召开,会议形成《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三种形式,即临时性的季节性的互助组、常年互助组和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当时条件而言,中央明确要求大量发展互助组。1952年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关于1952年农业生产的决定》,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大量发展简单的、季节性的劳动互助组;在互助运动有基础的地区,推广常年的、农副业结合的互助组。1953年11月,全国参加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组织的农户约有4790多万户,占当时全国总农户的43%,其中,参加互助组的户数约占组织起来的农户总数的94%以上。

    ——摘编自赵胜《论建国初期农村的互助组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农业合作社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阐释《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大革命”。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特点和意义。
  • 1. (2024高二下·广安月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围绕政权建设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实践。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家私有制”的目标

    ②在各级政权机关工作人员的组成上实行“三三制”原则

    ③经中共中央批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④规定“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②③ C . ①④③② D . ③①④②
  • 1. (2024高二下·茂名月考)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材料可用来说明中国革命(    )
    A . 理论体系走向完善 B . 前进方向开始明朗 C . 道路分歧逐渐淡化 D . 道路探索卓有成效
  • 1. (2024高一下·盐田月考) 20世纪30年代初,根据地政府多次号召群众为红军找医生、找药料,同时采取中药西药相结合的方式缓解药品短缺,还通过动员地方医师、自主培养医生来壮大红军医疗队伍。这些举措(    )
    A . 丰富了统一战线的内涵 B . 有利于反“围剿”斗争开展 C . 打破了日军的经济封锁 D . 立足于提升解放区医疗水平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