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晚清时期,一些南方督抚曾与西方国家商订协议:“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下列项与此协议同属一个历史事件后果的是(    )
    A . “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B . “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 C .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 D .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1. (2023高二下·海南期中) 1907年,农商部奏定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办1000万元以上之实业者赏男爵,2000万元以上者赏子爵。此前曾国藩不过是侯爵,李鸿章不过是伯爵,而子爵、男爵有很多百战功高之将士所不可企及。此章程出台是为了(   )
    A . 激励广大将士建功立业 B . 发展实业以挽救统治危机 C . 削弱汉族地主官僚实力 D . 优化政府官僚体系的结构
  • 1. (2024高三下·岳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学者在研究两宋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知识内容时,拟定了如下目录(部分):

    “碌碌有为”的宋人

    第一章 北民南迁的耕耘——农业

    ……

    第二章 百工巧匠的智慧——手工业

    ……

    第三章 熙来攘往的贾客——商业贸易

    第一节 互市贸易的商旅——榷场贸易

    第二节 海丝之路的船舶——海外贸易

    第四章 璀璨群星的宋城——城市经济

    …………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书籍(章节)目录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晚清历史》一书拟定章节目录。 (要求:至少编写三章,每一章需要有两节,合乎逻辑。)
  • 1. (2024高一下·许昌开学考) “各省抚督文武大吏,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该条约的内容反映了(   )
    A .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B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 1. (2023高一上·德州期末)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权利之丧失既多,体面亦可谓丧失净尽了。而孝钦后自回銮以后,排外变而为媚外;前此之力阻变革者,至此则变为貌行新政,以敷衍国民。”该不平等条约是(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1. (2024高一下·炎陵开学考)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中没有割地、开埠等内容,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
    A . 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 . 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C . 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D .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 1. (2024高一上·期末) 近代以来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这是民族之殇。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役后,日本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 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 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 30 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 “小变 ”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辛丑条约》签订于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因该年为辛丑年而得名。条约签订日 为阳历 9 月 7 日,因此有 “九七国耻 ”一说。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1. (1) 据材料一判断 “是役 ”是指哪场战争?概括此役战败对中国造成的消极影响。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任意列举 “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 ”的三项内容。
    3. (3)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1. (2023高一上·广丰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近百年的中外关系史看,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与百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是可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百年历史看,中国经过艰难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将带领世界人民走向一个全新的境界,可以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张海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历史的结论》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角度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及内涵;解读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1. (2023高一上·海南期末) 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且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
    A .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 .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 .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 .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 1. (2023高一上·海南期末) 《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 )
    A . 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 B . 军阀统治丧失基础 C . 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 D . 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