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三个王朝都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并对边疆实行有效的管理。以下属于元朝对边疆管理机构的是(   )

    ①设立宣政院②设鸿胪寺③设理藩院④设北庭都元帅府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①③ D . ②④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神圣职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岸关系源远流长,从夏代的“扬州之域”说、春秋战国的越人迁台说、秦代的“瀛洲”说、西汉的“东鲲”说、三国的“夷洲”说、隋代的“流求”说、唐代施肩吾居澎湖说来看,虽然还称不上是主权的确立,但确是一种“历史联系”,一种主权的发生,从而为中国政府对台湾行使主权奠定了基础……

    ——摘自姚同发《台湾历史文化渊源》

    材料二 政治方面,后藤新平两次进行总督府及地方行政改革,形成以民政部为核心的总督府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民政长官成为总督府最高行政长官,掌握着台湾人民的生杀大权;建立“警察中心政治”,……镇压了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运动,肃清了治安。在经济方面,后藤新平主要实行土地调查,……确立以小租户为核心的近代土地制度,“改革”地租课以重税;实行鸦片、食盐及樟脑专卖,……还创设台湾银行,统一币值及度量衡,……把台湾逐渐纳入日本“南进侵略政策”的发展轨道中。在文化方面,……以培养拥有最低知识水平、忠实地为殖民统治者掠夺经济利益服务的劳动者为目的,对台湾人民实行愚民的同化政策。

    ——摘自倪霞《后藤新平在台殖民统治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与中央政府对峙,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因此,台湾问题原是不存在的,但之所以成为问题,一是因为国民党发动内战,失败后逃至台湾,二是因为西方势力的干涉和插手,在其性质上属于中国内政。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因素,使得台湾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饱受国际势力的干涉。自1949年以来,海峡两岸分隔已届70余年……

    ——摘自王梦《“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的旧称有哪些?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是如何经略台湾的?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获得胜利的国际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台湾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为解决“台湾问题”做出了哪些努力?
  • 1. (2024高三下·浙江月考) 某学者在论述中指出:“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此时期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交涉 B . 西迁的蒙古军队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色目人” C . 从海路来中国由陆路返回的旅行家把他的见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纪》 D . 汉族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
  • 1. (2024高二下·兴文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朝已开始出现“小行人、象胥、掌客、怀方氏”等具有周边民族事务管理性质的官职,秦朝正式在中央设置管理民族事务的“典客”。汉承秦制,汉武帝时期设置属国都尉,具体管辖归附及内属的边疆民族。唐朝边疆民族的首领可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但需向唐王朝缴纳贡赋,统于唐王朝的中央政府。此外唐王朝还在边陲地区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妥善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元朝在吐蕃采取“政教合一”政策,在中央设置管理吐蕃事务的帝师和宣政院机构;在元朝兴起之地漠北,设岭北行省,基本行政单位仍是蒙古传统建制,并部署军队,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明朝靠近内地的少数民族统治区减少,明政府直接控制、委派流官的地区增加。清朝在边疆全面推行郡县制和修订相关法规,强化边陲管理的同时,还鼓励内地百姓外迁至边疆谋生与开垦。

    ——摘编自谷家荣罗明军《中国古代边疆治理历谱识认》

    材料二:19世纪以后,清政府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维持衰退中的国内政治、经济体系,保卫边疆安全的能力逐渐低落,导致面临深刻的边疆危机。对此,清政府通过推行一系列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昭示主权”,比如在新疆、台湾等边疆地区设省。日渐减少的财政收入使得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和“塞防”之争,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海防大门之后,面临着海疆危机,传统的边疆观不得不进行转变,清政府开始筹办近代海军。但是这些迫于外部压力之下的政策转变,忽略了边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清末边疆政策的失误也非常明显。

    ——摘编自施润棋《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
  • 1. (2024高二下·阆中月考) 对于西藏地区,设立直属中央政府的机构宣政院进行管辖是在(   )
    A . 唐朝 B . 元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1. (2024高二下·杭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据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介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的八个部分中任选2~3个部分,拟定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达顺畅)

  • 1. (2023高一下·银川期末) 元朝的疆域辽阔,对边疆的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元朝为经略台湾设置的管理机构是(  )
    A . 澎湖巡检司 B . 北庭都元帅 C . 宣慰司 D . 宣政院
  • 1. (2023高二上·北京市期中)  元朝秉承“因其俗而柔其人”的治边思想,实现了对边疆地区长时间、比较稳定的统治。符合上述治边思想的元朝史实是(  )
    A . 突厥“控弦百万”,设羁縻府州,贡赋“不上户部”
    B . “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实行捺钵制
    C . “命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一如郡县置吏之法”
    D . 西藏“民俗尚武……惟事佛为谨”,故设宣政院管辖
  • 1. (2023高一上·渭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说,必须“礼崩乐坏”,然后才有“天下定于一”。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都无一例外地关注“封建”与“郡县”之间的区别,足见由“封建”转向“郡县”,确实是中国社会演进中的“历史大关节”。以“封建”与“郡县”为历史性标志的两种政治体制,其间的重大区别,今人据以判断的视域自然要比古人宽阔得多。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宋时期,在鄂西民族地区推行羁縻政策,到宋、元交替时期,逐步发展为土司制度。明朝土司制度与羁縻政策的区别在于由松散的统治变为严格的控制;在承袭、纳贡、征调等政策方面,土司制度均有严格的规定,从而加强了对鄂西民族地区的控制。鄂西土司制度随着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实行改土归流而消亡。

    ——摘编自彭建英《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演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郡县”和“封建”之间的“重大区别”,分析郡县制建立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宋的羁縻政策与元明的土司制度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改土归流政策的作用。
  • 1. (2024高二下·安庆开学考)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
    A . 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 B . 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C . 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D . 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