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建设模拟) 提到“一战”,世人总会想到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书中人物克罗普(德国人)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在这里保卫祖国,那一边的法国人也在保卫他们的祖国。好了,究竟谁对?”作者旨在(   )
    A . 说明这场战争性质难以判断 B . 激起世人反省战争和反对战争 C . 仅展示战争带来的迷茫痛苦 D . 揭露战争充满罪恶而毫无意义
  • 1. (2024·建设模拟) 《普京与俄国政治》中谈到“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实行开明专制,面向欧洲,跨入现代化进程……第二个高峰……使俄国经济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第三个高峰⋯⋯以反西方的中央集权方式推动现代化。”其中,俄罗斯第三个高峰的出现是因为(   )
    A . 俄国农奴制改革,使俄国实现了历史转折 B . 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国沙皇君主专制统治 C . 二十世纪上半叶苏联逐步建立“苏联模式” D .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1. (2024·建设模拟) 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是现代社会安定的重要保障。

    材料一  汉代以来,随着儒家思想与上层政治的结合,其核心价值理念“仁”,逐步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施仁政”才能“民富”,“民富”才能“国强”。……民本思想与君主专制相结合,虽然其主要作用是驭民之术,但客观上造就了“官民合力”的运作格局,形成救灾、问疾、养老等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悠远的印记:长沙文物精品漫谈》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实行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向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不断加快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过不懈努力,已成功建设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许多西方国家一百多年走过的历程。

    ——摘编自《改革开放简史》

    1.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把“儒家思想与上层政治”相结合的重大举措。“民本思想与君主专制相结合”客观上使得我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呈现出怎样的运作格局?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手段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根本目的是什么?
    3. (3) 依据材料归纳我国现代社会保障突出的特征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征形成的因素。
  • 1. (2024·南昌模拟) 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共同点的是(    )
    A . 都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矛盾 B . 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C . 都对美日进行不同程度的制裁 D . 都实现了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 1. (2024九下·南城)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多次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 . 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C . 两极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D . 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 1. (2024九下·长沙期中) 《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

    A . 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 . 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 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 1. (2024·湖南模拟) 罗斯福新政期间,出现了社会安全保障基金、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等一系列国家机构和国有企业,帮助美国缓解了经济危机。这体现新政的特点是(    )
    A . 国家干预经济 B . 实行计划经济 C . 整顿金融体系 D . 推行“以工代赈”
  • 1. (2024·沅江模拟)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罗斯福新政的“新”主要体现在(    )
    A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B .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C . 用改良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经济大危机 D . 采取国有化的道路
  • 1. (2024·沅江模拟) 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国内不断爆发的农民起义就是最现实的证明。据统计,1826年—1839年的农民起义平均每年达19次,1845年——1854年平均为35次,1855年—1857年平均为63次,1858年——1860年平均为101次,而仅1861年一年就多达1176次。

    —摘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政    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摘自部编版《世界历史》

    材料三

    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Dea),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ecovery)和救济(Relief)。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摘自蔡跃蕾、张伟《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俄国当时面临着怎样的社会危机?有学者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请说明其依据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是什么改革的主要措施?措施中的哪项内容最能体现其改革的性质?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罗斯福实施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新政有何特点?
    4. (4) 今天的中国再一次站在了继续改革的风口浪尖,通过对上述材料的研读,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 1. (2024·市中区模拟)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危机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应对。美国(    ) 
    A . 应用最新科技成果,革新生产技术 B . 推行马歇尔计划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C .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D .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提高国际地位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