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 重温历史记忆,汲取初心力量。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了“图话党史”的项目化学习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驱动性 问题

    子项目

    主题


    搜集素材


    学科问题











    如何跳 出治乱 兴衰的 历史周 期率




    人民

    民主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毛泽东

    图片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图片②: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分别于哪次 会议通过?(填序号)(2分)



    自我

    革命

    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 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 的第二个答案。

    ——习近平 

    图片③:进义会议会址

    图片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2)这两次会议分别在怎样的关键时刻 扭转时局?(4分)

    (3)任选一个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并结合相关素材加以论证。(要求: 观点鲜明,论证充分)(8分)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分别于哪次 会议通过?(填序号)
    2. (2) 这两次会议分别在怎样的关键时刻 扭转时局?
    3. (3) 任选一个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答案,并结合相关素材加以论证。(要求: 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 1. (2024八下·永善期中) 1949年下半年,毛泽东致信一些民主人士,提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加强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讨论新政府的成立,拟订新政府的施政纲领。”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协商准备召开的会议是( )
    A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 (2024八下·镇雄县期中) 某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回忆:“回想起那时,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人士平等相待,赤诚相见,各路英豪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共商建国大计,每人都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感,与刚刚结束的那个旧时代相比我真切地感到了民主的滋味。”他们的工作( )
    A . 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准备 B .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C . 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奠定基础 D . 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 1. (2024·建设模拟)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写到,(中国)新政府24个部长中的11个是小党派的代表或无党派“民主人士”,“虽然政权显然由中共掌握,但这些职位不仅仅是形式。更广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初期,对有威望的非党人士的意见是真心去征求的。”由此可见(   )
    A . 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全确立 B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已经颁布和实施 D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建立了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亲笔致信著名爱国人士宋庆龄:“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 . 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B . 恢复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C . 团结民主派筹建新中国 D . 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10分)一张张老照片反映时代过往,往往激起我们的历史兴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目的及意义。
    2. (2) 照片二、三属于同一拍摄时期,根据材料,分别指出照片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简要评价这两件历史事件。
    3. (3) 以“对外开放”为主题进行研究,你会选择哪一张照片?请说明理由。
  • 1. (2024八下·余江期中) 此次会议于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开,来自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各方面代表662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议上指出:“我们的会议是一个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 .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B . 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 . 提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1. (2024八下·湘潭期中)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
    A . 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B .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 .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D .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 (2024八下·邯郸月考)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④ D . ①②③④
  • 1. (2024·荔湾模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法治建设一步一个脚印跨越百年,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法治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部分)

    时期

    时间

    事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2年8月

    《劳动立法原则》《劳动法案大纲》

    1928年12月

    井冈山《土地法》, 由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颁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第一部成文土地法由此诞生

    1947年9月

    《中国土地法大纲》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年10月

    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1982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4年10月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

    1993年8月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和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同时宣布成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3年11月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20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

    1. (1) 整理史实的方法是历史学习的关键技巧,除上面的大事年表外,还有哪些整理史实的方法,请列举。
    2. (2) 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