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广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根据材料一,指出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基础是什么?封建国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体系——中央集权是如何实现的?

    2. (2) 材料二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统一王朝。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事说明元朝的国家治理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3) 材料三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为安定和巩固东南(此处仅指中国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东北、西北边疆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 (4)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理解。

  • 1. (2024七下·高要期中)  《岛夷志略》中记载:“(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材料中元朝设立机构管理的区域是(  )
    A . 台湾 B . 西藏 C . 新疆 D . 东北
  • 1. (2024·) 一座城见证着一段史。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以“北京说历史”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请你根据他们搜集的资料完成一份项目化学习报告。

    【项目化学习资料】

    资料1: 资料2:

    资料3:

    北京地区的语言以汉语为基础,先后受阿尔泰语系的北方各族语言影响,基本上属于“汉语胡音”……

    ——金启琮《北京地区蒙古文化的遗存》

    《“北京说历史”——项目化学习报告》

    我们组通过文献调查等方法探究了北京城的古今发展史,收集了许多可靠的史料,经过整理,形成项目化学习报告如下:

    一、文物说话

    二、史料实证

    1. (1) 根据资料1,请推断该时期北京地区的生产状况。
    2. (2) 解读资料2、3,请概括元朝的两个时代特征,并各举一例契合该特征的史事。
  • 1. (2024·喀什模拟) 学校决定举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宣讲活动,你打算选择以“新疆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题目进行宣讲。请你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至少列举四则历史史实,撰写一份宣讲稿。要求:格式正确,史实准确,正文字数控制在300~330字。
  • 1. (2024七下·来宾期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对历史的一脉相承,又体现了新时代的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

    材料二:澶渊之盟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双方军事实力均衡、政治上互相妥协的结果。它在客观上起了安定边境的积极效果,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澶渊之盟签订后的117年间,两国相互遣使379次,基本上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一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袁行需等《中华文明史》

    1. (1) 材料一中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共同反映的民族关系是(①唐与吐蕃的关系;②唐与回纥的关系。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空格内。)请根据材料,指出这一现象得益于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双方”指的是哪两方。指出澶渊之盟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的特点及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逐渐交融,到元朝时期开始形成哪一新的民族?
  • 1. (2024七下·镇雄县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其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编自《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二: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成不逮元……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地理》

    材料三: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

    1. (1)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宋、元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哪一种模式?
    2. (2) 从材料二中你获取了怎样的历史信息?
    3. (3) 请写出材料三中元朝统治者设置的管理台湾、西藏地区机构的名称。
    4. (4) 结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1. (2024七下·镇雄县期中) 元朝与唐、宋、明不同,它并不禁止各族之间互相通婚,所以蒙汉、回汉、畏(指畏兀儿)汉以及各边疆民族之间的通婚现象十分普遍。这说明元代( )
    A . 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 . 民族交融加速 C . 政府强制各民族通婚 D . 民族矛盾消失
  • 1. (2024七下·南昌期中) 《元史•地理志》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都)不逮(及)元。”为管理台湾地区,元朝设置了( )
    A . 西域都护 B . 北庭都元帅府 C . 澎湖巡检司 D . 台湾府
  • 1. (2024七下·宁明期中) 中国自古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历代王朝积极探索治国方略。下面以“中国古代统治者治国理政”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史料解读——体会制度创新】

    材料一: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

    任务二【列表比较——共享治国智慧】

    材料二:唐初统治者治国理政简表(部分)

    人物

    治国措施

    盛世局面

    唐太宗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

    统治期间出现了“__A_”的局面

    唐玄宗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等

    统治前期出现了“_B_”的局面

    任务三【机构设立——论证统一巩固】

    材料三:元朝部分统治机构的名称: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北庭都元帅府、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1. (1) 写出材料一中的“制度”名称。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原因。
    2. (2) 分别写出材料二简表内A、B处的盛世名称。比较材料二中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概括他们治国措施的共同点。
    3. (3) 请从材料三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三的史实加以论证。
  • 1. (2024七下·贵州期中) 【交通发展】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建立了四通八达的,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