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七下·海曙期末) 自东汉开始,江南经济逐步得到开发,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时最终完成。( )
    A . 北宋 B . 南宋 C . 元朝 D . 明朝
  • 1. (2024七下·文山期中) 由宋代张择端创作,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可作为研究宋代市民生活重要史料的长卷风俗画是(   )

    A . 《女史箴图》   B . 《秋郊饮马图》    C . 《村童闹学图》  D . 《清明上河图》
  • 1. (2024七下·镇雄县期中) 下表反映了北宋时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变动的情况,由此可知( )

    时间

    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人数

    全国农村劳动力人数

    江南在全国占比

    980

    890672

    16367175

    5.40%

    1078

    2856844

    42340082

    6.70%

    1102

    3227693

    46190560

    6.90%

    A . 南方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B . 北方战乱导致北民南迁 C . 北宋政治军事统治较稳定 D . 政治中心南迁影响巨大
  • 1. (2024七下·镇雄县期中)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下列属于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的是( )
    A . 泉州 B . 开封 C . 临安 D . 洛阳
  • 1. (2024七下·镇雄县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宋两朝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

    2080万

    40%

    3120万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

    5500万

    65.5%

    2900万

    34.5%

    ——根据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整理统计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之时,南方经济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重心开始南移,逐步进入南北经济并驾齐驱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文化知识,从而大大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二是隋唐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把南北经济联系起来,在这个基础上,黄河和长江两大领域的经济齐头并进。三是各族人民密切交流,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交融,也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两宋之时,我国古代经济发展重心,已南移于东南,即长江以南的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西。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摘编自谢琳《重心渐南移,经济共腾飞一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研究》

    1. (1) 材料一反映了从唐朝到北宋南北方人口变化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 (2024·建设模拟) 阅读下面“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从非农业税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   )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农业税(万贯)

    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税

    至道末年(997年)

    2408.1

    1567.3

    60:40

    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

    3874.0

    40:60

    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

    5117.2

    28:72

    A . 市民生活多姿多彩 B . 经济中心向南转移 C . 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D . 商业贸易繁荣兴盛
  • 1. (2024七下·南昌期中) 宋代经济远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不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 北宋出现纸币“交子” B . 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 C . 宋朝重视科举考试 D . 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
  • 1. (2024七下·南昌期中) 改革和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 (1) 【经济篇】

      图1                                        图2                                        图3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1和图2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2. (2) 如图3是历史上最早的纸币,它出现于什么朝代?它的出现有何意义?
    3. (3) 【政治篇】

      材料三: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皇帝还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张创新《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中的“皇帝”是谁?他统治期间完善了隋朝开创的哪一政治制度?

    4. (4) 材料四: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唐朝的以地方藩镇为代表的军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担任政府高级行政官员。其次,宋代物质文明取得很大成就,其中海外贸易蓬勃发展、超越前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重要的商港设立机构进行管理。

      ——摘编自库恩《宋代文化史》

      根据材料四,概括北宋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政府设置了什么机构进行管理海外贸易?

    5. (5)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创新的感想。
  • 1. “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寡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 北方地区战乱频繁 B .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 . 政治中心逐渐南移 D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1. (2024七下·南昌期中) 中学历史课程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时空观念】

      材料一:如图

      右图反映的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图中A、B两处的地名,并简要回答该运河开通后的积极作用。

    2. (2) 【史料实证】

      材料二:如图

      ①(焉耆)国,东西六百余里,南北四百余里。国大都城周六七里,西面据山,道险易守。泉流交带,引水为田。土宜糜、黍、宿麦、香枣、蒲萄、梨、柰诸果。气序和畅,风俗质直。

      ——玄奘《大唐西域记》

      《步辇图》

      开元通宝

      《雨中耕作图》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

      蕃人旧日不耕犁,

      相学如今种禾黍。

      ……

      城头山鸡鸣角角,

      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主要文献史料包括:史书,档案与文书、文集、简牍等,主要实物史料包括:器物、遗迹等,主要图像史料包括绘画、雕刻、照片等。据此判断以上史料的类型(填写序号即可)。

      属于文献史料的有:属于实物史料的有:属于图像史料的有:从材料一中选择一则史料(写出序号),说明唐朝的经济状况。

    3. (3) 【历史解释】  材料三: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

      地区

      朝代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材料三中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4. (4) 【家国情怀】

      材料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诗词向来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从诗歌中我们感受到的民族气节是?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