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连云) 发展的方略就是破解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 (1) 据图2,归纳其体现的历史信息。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史实说明三幅图片反映历史现象间的内在联系。
    3.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认识。
  • 1. (2024·重庆市)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中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技术成就之一是冶炼术。商周时期是使用青铜器的极盛时代,不仅有青铜农具等生产工具,还有祭祀用的礼器和大量的兵器。……我国的人工铸铁技术起步较晚,但由于先前已发展了极为先进的青铜冶铸技术,铸铁技术发展很快。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生铁冶铸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这两项冶金史上的重大突破,远远领先了欧洲上千年。战国后期,冶铁业在全国各地广泛建立起来,使铁器的使用大为普及,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材料一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没有涉及”。

      A. 商周青铜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

      B. 我国冶铁技术起步早,为商周的青铜冶铸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

      C. 青铜冶铸技术和冶铁技术的进步都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    ( )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后期铁器使用的推广在政治方面产生的影响。
    3. (3)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时期,科学得到大发展.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等实用科学方面。在数学方面,最突出的贡献是引用印度已有数字。大约是阿拉伯人频繁的商业活动特别需要这种方便的印度数字,它很快就在阿拉伯世界得到普遍的使用,阿拉伯人广泛进行代数学、几何学、测量学的研究和运算,使其数学在中世纪数学研究中处于世界前沿。在医学方面,拉齐的《医学集成》总结了阿拉伯人从希腊、波斯与印度吸收来的医学知识,做出了医学分类,在妇科、产科、眼科和外科方面都有新的建树。伊本•西纳写的综合性医书,直到17世纪仍然是欧洲使用的教本。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根据材料二,概括阿拉伯帝国时期科学成就的特点。

    4. (4)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中国网民数量、网络零售交易额、电子信息产品制造规模已居全球第一,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应用,移动支付、共享出行、工业互联、智慧城市等数字经济加快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深入发展,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数字乡村,信息惠民便民成效显著。为营造安全网络空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建设管理水平和网络空间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新编)中国通史纲要》

      根据材料三,概括十八大以来我国建设网络强国取得的成就,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内容,指出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外部条件。

  • 1. (2024·重庆市) 下面所示内容是某同学整理的笔记,由此判断其学习主题是(    )

    2014.12中国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议而设的丝路基金开始运行

    2015.7中因推动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业

    2017.10中国首趟由外国零售企业定制的中欧班列发车

    2021.11中非制定《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

    2021.12中老(老挝)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营

    A . 经济体制改革 B . 祖国统一大业 C . 新时代强军之路 D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1. (2024·沅江模拟)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共道路探索”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同年7月,汪精卫在武江开“分共会议”。他们公然叫嚣:“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____

    材料二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中共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确定了“一五”计划的目标,并且不断选派大批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20世纪50年代的激情岁月给当时定居北京的波兰裔作家爱泼斯坦夫妇留下了这样的印象:“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摘自任学安、周艳著《复兴之路》

    材料三 

    1998年,上海造币厂发行了一枚纪念章(上图),以纪念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该次会议的召开意味着全面拨乱反正的开始,是伟大转折的开始, 自此社会主义建设迈入快速发展时期。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由此确立。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1. (1) 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图A之间的内在联系。回答图A所示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历史地位?指出从图A到图B说明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 (2)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一五”计划哪项成就?根据材料二,指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概括“一五”计划取得胜利的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根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4. (4) 指出材料四所述中国道路是什么?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道路探索的认识。
  • 1. (2024九下·深圳模拟) 结束九年义务教育后,人生面临选择,如何选择?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希望你能借鉴历史的选择,交出满意的人 生答卷。今天就以“选择”来进行一个探究学习: 
    1. (1) 任务一:探究价值的选择

      材料一:

      为了我的祖国,我发誓,只要西班牙政权的殖民枷锁还套在我们身上,我就要不停地战斗。—-玻利瓦尔

      青年选择职业要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马 克 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三者人生追求的共同价值,并结合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2. (2) 任务二:探究青年的选择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中国近代思想表现出“剧变”的特征,其表现是:第一期,如郭嵩焘、张之洞等辈,算是很新的怪 物。在第二期,康有为、严复、章炳麟等辈,都是新思想界勇士,立在阵头最前的一排。到第三期时,许多新青年跑上 前线。

      ——摘编自吴汉全《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三个时期的代表事件,新青年最终选择了哪种思想?说说选择这种思想的理由?

    3. (3) 任务三:探究人民的选择

      材料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党的百年征程进行全景式回顾,以马克思主义理 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历史决议》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进,为早日实现“中 国梦”而不懈奋斗。

      ——李弘业《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的主要内容和启示研究》

      根据本探究的所有资料,结合所学,围绕“选择”为主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 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不得照搬材料。)

  • 1. (2024八下·沙市区期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正确道路。下图所示内容的主题是(  )

    A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B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 1. (2024八下·梧州期中) 初二某班同学整理的笔记内容为: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该同学的笔记主题应为(    )
    A . 向社会主义过渡 B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C . 改革开放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1. (2024八下·镇雄县期中) 上世纪80年代,《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是“人民、发展、改革”,这反映了这一时期党的工作中心是( )
    A . 阶级斗争 B . 政治建设 C . 经济建设 D . 土地革命
  • 1. (2024八下·镇雄县期中)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    )
    A . 追求民族独立 B . 建立新中国 C .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D . 实行改革开放
  • 1. (2024八下·南昌期中) 习近平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在( )
    A . 中共十七大 B . 中共十八大 C . 中共十九大 D . 中共二十大
1 2 3 4 5 下一页 共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