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钦州模拟)  人类文明史是一部探寻发现和开放交流的历史。张老师以“文明交流与发展”为主题设计以下学习任务,请你完成。
    1. (1) 材料一

      时间

      4世纪

      7世纪

      8世纪

      12世纪

      16世纪

      19世纪

      国家和地区

      朝鲜

      日本

      印度

      阿拉伯国家

      欧洲

      非洲

      美洲

      大洋洲

      造纸术外传示意图

      这项不可或缺的创造,成为记录人类行为和情感的载体,让记忆得以保存,让文明得以传承。造纸技术经由亚欧大陆蔓延至整个东西方世界,让文明的传播和传承变得更加高效、更加迅捷。

      ——摘编自马克·科尔兰斯基《一阅千年:纸的历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的造纸术传至朝鲜的时间。并概括造纸术传播的特点及意义。

    2. (2) 材料二 甘蔗的原产地是印度或东南亚,也有人认为中国的南方也是甘蔗的重要原产地,而制糖术应当是印度人的发明。公元七八世纪,阿拉伯人在其征服的西亚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发明了一种新的使蔗糖汁澄清和结晶的方法,使该地区的制糖业发展很快。后来,阿拉伯人又把甘蔗种植及制糖技术传到欧洲。

      ——摘编自徐善伟《甘蔗种植及制糖技术的西传》

      根据材料二,指出制糖技术的发源地。并概括阿拉伯人对制糖业发展的贡献。

    3. (3) 材料三 文明交流史实(部分)

      时期

      事件

      交流概况

      古代

      亚历山大东征

      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扩展

      是东西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遣唐使来华

      遣唐使将唐朝先进制度等传回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拜占庭帝国的扩张

      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独特的拜占庭文化。

      郑和下西洋

      到达亚洲和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当地进行贸易,发展友好关系。

      近代

      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与亚、非、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殖民扩张

      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欧洲文化向外传播。

      现代

      “一带一路”建设

      东牵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涉及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

      根据材料三,以“文明交流与发展”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选取材料中至少2个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1. (2024七下·珠海期中) “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都促进了(    )
    A . 南北交通的发展 B . 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西汉的大一统
  • 1. (2024九下·惠阳月考) 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张骞使西域,得大蒜、胡荽。”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 )
    A . 加强了边疆管理 B . 促进了西域发展 C . 推动了物种交流 D . 完成了最初使命
  • 1. (2024·贵港模拟)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表中①处应为(    )

    史实

    结论

    西汉

    设置西域都护

    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朝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清朝

    设置伊犁将军

    A . 台湾 B . 新疆 C . 西藏 D . 东北
  • 1. (2024·肥西模拟) 汉代诗人辛延年写道:“胡姬年十五,春日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古罗马)珠。”该诗可以佐证当时(   )
    A .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 . 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C . 边界榷场贸易兴旺 D . 都市生活繁华多彩
  • 1. (2024九下·益阳期中) 考古人员在新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来自中原的木制筷子。中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 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烤羊肉串。这体现出丝绸之路(   )
    A . 促进了物种交流 B . 传播了饮食文化 C . 加强了民族交融 D . 拓展了对外贸易
  • 1. (2024·深圳) 中外物种交流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文明互鉴,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在我国现有的农作物中,至少有五十多种来自国外。宋以前我国引入的农作物大多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多为果树和蔬菜,如葡萄、核桃、石榴等。中唐以后,随着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不断有新的农作物引进,如越南占城稻。明朝后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有玉米、马铃薯、向日葵、辣椒、番茄等近30种。

      ——摘编自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等

      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三、四阶段农作物传入中国的主要路径。这些农作物的引进,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2. (2)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示意图

      观察材料二,填写图中①、②处对应的内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新航路开辟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
    3. (3)

      材料三:中国杂交水稻在世界的推广示意图


      根据材料三并联系所学,概述中国杂交水稻对世界的贡献。
    4. (4) 综合以上材料,概括中外物种交流的特点。
  • 1. (2024九下·来凤月考) 自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历代统治者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遣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 . ①市舶司②驻藏大臣③伊犁将军 B . ①安西都护府②北庭都元帅府③伊犁将军

    C ①宣政院 ②北庭都元帅府③驻藏大臣

    D.①安西都护府②驻藏大臣③设立噶厦
  • 1. (2024九下·来凤月考)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上文明交流的步伐从未停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2023年4月3日电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参加“艺汇丝路”访华采风活动的阿拉伯知名艺术家代表,鼓励艺术家创作更多体现中阿友好的艺术佳作,为增进中阿人民友谊作出新的贡献。信中指出,从开辟古代丝绸之路到共建“一带一路”,中阿文明交流跨越千年、相互欣赏,书写了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材料二  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使者张骞自长安出发,出使西域,打开了中国同中亚友好交往的大门……我们要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中亚峰会上的主旨讲话(2023年)

    1. (1) 阅读材料一,写出一例广受中国人民喜爱的古代阿拉伯文学成就。
    2. (2) 列举两例古代中阿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佳话”。
    3. (3) 解读材料二,写出中国—中亚峰会选择在西安举行的历史渊源。
    4. (4) 分析两则材料,古代丝绸之路与今天的“一带一路”有何共同作用?
  • 1. (2024·剑河模拟) 世界因多样而多彩,因交流交往而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材料二 亚、非地区许多国家的使节、商贾、学者、艺术家、僧侣等,不断来到唐朝访问、求学和贸易,长安的太学里有为数众多的外国留学生。唐朝派往国外的使臣、僧侣以及到外国经商的商人不绝于途。

    材料三 从康熙二十三年到道光二十年(1684—1840年),长达一百五十余年,清朝的对外经济贸易政策日趋保守,一代不如一代。政府不许商民侨居国外,不许到南洋、吕宋等处贸易,并先后严禁军器、铁器、铁锅、米粮、书籍等的出口,甚至连传统产品以及蚕丝也不准出口。

    材料四 我国对外开放带来诸多战略效应:对外开放解决了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在现代化启动初期面临的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难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提供了有效的经济制度供给,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外开放成为一种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念,加快了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培育和塑造了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品格。

    1. (1) 材料一所示道路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哪一人物为这条道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2.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
    3. (3)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实行的对外政策,并说明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对外开放带来的战略效应。
    5. (5)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1 2 3 4 5 下一页 共2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