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新课标) 表1所列史书皆涉及南宋初年与金朝关系,研讨这一问题,首先应信重的是( )

    书名

    基本内容

    成书时间

    《宋史》

    依据宋朝国史、实录等编撰而成的纪传体史书

    元朝后期

    《三朝北盟汇编》

    按时间汇编徽宗、钦宗、高宗时期宋金和战史料

    南宋中期

    《建炎以来系年要

    录》

    据南宋高宗朝国史,文集等编而成的

    南宋后期

    《宋史纪事本末》

    汇编《宋史》等书,以事在为中心

    明朝后期

    A . 《宋史》 B . 《三朝北盟会编》 C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D . 《宋史纪事本末》
  • 1. (2024·新课标) 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禅让”反复出现( )
    A . 保障了政治和平稳定 B . 放弃了血缘世袭传统 C . 维护了特权阶层利益 D . 巩固了儒学忠孝伦理
  • 1. (2024·新课标)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争相延揽人才,诸子百家大都呼吁“选贤与能”。不认同这一理念的学派是( )
    A . 儒家 B . 墨家 C . 道家 D . 法家
  • 1. (2024·新课标) 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 )
    A . 旧石器时代早期 B . 旧石器时代晚期 C . 新石器时代早期 D . 新石器时代晚期
  • 1. (2024·上海市) 历史认识的时间尺度
          时间是历史的维度,亦是认识历史的尺度。时间尺度之伸缩,或用于定位事件,或用于解释历史,或用于评价历史。下面以“晚清教育改革”为例,探究时间尺度在历史认识中的功能和意义。
    1. (1) 材料一因海疆多事,曾经奉有谕旨,广召奇才异能之士,迄无成效。……不得已议奏招考天文算学,请用洋人……若得读书之人旁通其书籍、文字,用心研究,译出精要之语,将来即可自相授受,并非终用洋人。

      ——《总理各国事务奕䜣等片》1867年

      材料一的时间具有什么功能?对理解晚清教育改革有何意义?

    2. (2) 材料二:窃维今日中国亟图自强,自必以育才兴学为要综。……近人至以学校之多寡,觇(察看)国政之盛衰,非无因也。

      ——管学大臣孙家鼐《遵筹开办京师大学堂奏折》1898年

      材料三谨将《学务纲要》、《各学堂管理通则》、毕业学生考议专章、奖励专章暨各项学堂章程分别缮写成册,并开列章程名目次序清单,恭呈预览。

      ——《张首熙、荣庆、张之洞重订学堂章程折》1904年

      材料四:宣统二年(1910)教育之状况,全国各种学校共52650所,中有师范与实业学堂:学生数1625534人,教员89766人,职员95800人;教育机关69处。

      ——郭秉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

      综合材料一、二、三、四,时间尺度由点到线,在功能上发生了何种变化?这对认识晚清教育改革有何价值?

    3. (3) 归纳下列三则材料对晚清教育改革评价的差异,并运用时间尺度分析其原因。

      ①清代举办新式教育源于“国惑息深”……这种被动的保守的态度实在是清末政府中人的特色,和民国时代自动的积极的态度大不相同。

      ——何炳松《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大学教育》1931年

      ②教育的改革……二千余年的私家教育与一千余年的科举制度从此告终……启发了更多的时代观念,增进了更多人的爱国思想,认为现状必须改造,因之向往于革命或立宪运动。

      ——郭延以《近代中国史纲》1974年

      ③(癸卯学制)体现了清末社会性质开始从封建社会转型到近代社会,社会组织结构性质也从封建组织结构转型为近代国家组织结构。

      ——杨天平《晚晴教育宗旨史论》2001年

  • 1. (2024·上海市) 178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中国港口,其与中国的瓷器贸易由官方指定机构代理,该机构是____。( )
    A . 宣政院 B . 市舶司 C . 中书省 D . 广州十三行
  • 1. (2024·上海市) 瓷器的全球流动。
          中国瓷器在中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扮演着载体和象征的角色。自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与欧洲的距离被极大地拉近,从前需要在东南亚、南亚、阿拉伯诸国进行转运的中国瓷器,如今与欧洲有了更直接的联系通道。瓷器行销世界,随着制瓷技术的重大改进,瓷器远销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文化符号。这发生于____。( )
    A . 秦汉时期 B . 魏晋时期 C . 隋唐时期 D . 宋元时期
  • 1. (2024高三下·东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学。1881年,基于各种历史因素,留美幼童被清政府勒令归国,大清第一次留美教育事业夭折。清廷撤回留学生的决定传到美国,以耶鲁大学校长朴德为首的众多美国知名人士联名上书清朝总理衙门,痛陈其不当:“贵国派遣之青年学生,自抵美以来,人人能尽用其光阴,以研究学术,以故于各种科学之进步,成绩极佳。论其道德,尤无一人不优美高尚。职是之故,贵国学生无论在校肄业,或赴乡村游历,所至之处,咸受美人之欢迎,而引为良友。盖诸生年虽幼稚,然已知彼等在美国之一举一动,皆与祖国国家之名誉极有关系,故能谨言慎行,过于成人。美国少数无识之人,其平日对贵国人之偏见,至此逐渐消灭,而美国人对华之感情已日趋于欢洽之地位。”……(容闳认为)“以西学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

    ——摘编自容闳《西学东渐记》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中国“幼童赴美留学”的认识。

  • 1. (2024高三下·东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浙江地区文明发育较早。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形成过早期工商强国的典范。范蠡主张大力发展经济,农商俱利等,为后世提供了“重商厚利”的理论渊源。魏晋以来,由于南北经济重心转移,浙江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区域社会工商业相对发达,城市商品经济活跃。近代以来,由于发展的外部环境骤变,浙江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商业文化得以重塑。

    ——摘编自江宏《近代浙商与浙江经济的近代化》

    材料二 明清以来,龙游商人对聚集起的大量财富,大多用于置豪宅、建祠堂、量族田等。一部分龙游商人具有落叶归根的传统思想,即使在年轻时把生意做得很大,但是在年老时,也会将资产变卖,回乡买宅置田。龙游拥有许多书院,教授的内容以传统重仕轻商思想为主。另外,太平军战后经济尚未恢复,社会动荡不安,龙游商人不肯冒风险,宁愿在本地做些小买卖,而跟不上外界的时代变化。龙游商帮由此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蹶不振以至走向衰落。

    ——林利平《龙游商帮蔚然勃兴与黯然落幕的镜鉴价值》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以来浙江地区工商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并分别指出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龙游商帮“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一蹶不振以至走向衰落”的原因。结合所学,请你对现阶段浙商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 1. (2024高三下·东阳月考) 唐代杜环所著的《经行记》现已失佚,仅有杜佑《通典》所转引的1500余字存世,所载被俘工匠中没有造纸工匠,因而有学者不同意造纸术经怛罗斯之战西传的看法。近年也有中亚学者研究指出,在怛罗斯战役前,造纸术就以和平方式传入中亚,10世纪时传入叙利亚、埃及和摩洛哥等地。据此,下列最合理的理解是( )
    A . 文献记载和历史研究必须经考古发现证实 B . 中亚学者研究结论形成较晚因而更加可靠 C . 对造纸术经怛罗斯之战西传的看法应存疑 D . 战争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契机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