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章节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合江期中) “大一统”不同于“大统一”单纯就地域统一作为理念,更多的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该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从政治、军事、经济起到地缘互补的巨大优势效应。关于我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国家治理的重要特点正确的有( )

    ①郡县体制 ②国家统一 ③“要在中央” ④因俗而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 (2024高一下·合江期中)  在1999年和2004年的宪法修改中,分别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使之成为国家指导思想。在2018年宪法修改中,又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些修改反映出(    )
    A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B . 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的科学性 C .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不断调整 D . 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
  • 1. (2024高二下·霍尔果斯月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其主旨是(   )
    A . 继承传统,抵制西方文化 B .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 . 立足现实,坚持文化自信 D . 强调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 1. (2024高二下·余姚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摘编自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太平洋铁路建设更加强了对华工的需求。根据记载,1849年美国华侨共有791人,1850年增至4025人,1851年达12000人,其后逐年增加,1890年共有107500人,他们为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之所以选择华工而非白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则从中国到美国走开阔的太平洋水路,相比之下使从欧洲到美国必须走麦哲伦海峡水道的路线相形见绌,华工的取得比白人劳工更容易:二则华工“配合度高”、“工资低廉”、”耐劳”,比起在艰困的环境面前常选择罢工或离职的白人劳工,金矿主和铁路公司自然更倾向使用华工。

    ——摘编自马慧玥《近代契约华工法律研究》

    材料三 19世纪以来,苏伊士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东南亚与欧洲的航程,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紫忙的海峡之一。新加坡在历史上曾经被日本和英国的殖民,1965年,成为独立国家。在新加坡的人口构成中,来自中国南方各省的华裔移民超过70%。新加坡福建会馆曾于20世纪50年代创办南祥大学,1980年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建会馆还曾资助四百万元重修了天福宫,这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华源会为新加坡企业访华或投资海外剑造机会,也帮助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开展业务或协助它们与新加坡的公司建立贸易关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新加坡逐渐成为紫荣的贸易大港和国际化都市,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城市基础设施排名世界第一。

    ——摘编自龚伟达《新加坡的中国移民:角色定位与社会贡献》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民南移”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北民南移”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推动华工赴美的动因。结合所学,简评华工对美国的贡献。
    3. (3) 根据材料三,提炼新加坡取得巨大成就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阐明新加坡的文化定位。
  • 1. (2024高二下·余姚月考)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在他的医学著作中,理、法、方、药齐备,使中医学辩证论治的法则趋于完善,所以历代医学家推崇他为医圣”。“他”的医学著作( )
    A . 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B . 是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C . 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 D . 记载了青蒿素对治疗疟疾的作用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如表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变化表。关于对如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年代

    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

    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

    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

    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

    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

    人口数量

    0.7亿

    1.97亿

    2.50亿

    3.13亿

    4.30亿

    A . 经济繁荣和国土开发促进人口增长 B . 世界物种交流促进人口急剧增长
    C . 人口急剧增长导致清朝政治腐败 D . 人口急剧增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昌切在《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中说:“这种……理论创造看似以‘古’系‘今’,但始终徘徊在‘古’的范畴中难以自拔……以古证今,以古代思想作为制度设计与思想构筑的材料,稍不留意,便是古人拖住了今人,为后人所俘获。”他评论的是(    )
    A . 林则徐“师夷长技”的主张 B . 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思想 C . 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做法 D . 陈独秀“民主科学”的观点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在古代典籍《礼记》和《礼仪》中都特别强调宴礼的意义在于明尊长,别贵贱。但辛亥革命后,在一些盛大的鸡尾酒会上,不设座位,宾主在宴会上可以自由走动、交谈、选取食品。这表明(   )
    A .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发生新的变化 C . 辛亥革命促使社会习俗发生新的变化 D . 鸡尾酒会是按《礼记》的要求举办的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周恩来总理在参加某次会议期间提到,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还应在共同的基础上来互相了解和重视彼此的不同见解。周总理的这一发言(   )
    A . 使得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B . 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C . 促进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 D . 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外交的政治活动舞台
  • 1. (2024高一下·浙江期中)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凿”“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主题的是(   )
    A . 国家的强盛和统一 B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 政权分立民族汇聚 D . 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