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初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池州模拟) 留学生对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和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现代以来留学生情况统计简表

    阶段

    留学方向和群体

    人数

    留学生代表

    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拓荒阶段

    留美幼童学生群

    1872年起4批共120人

    唐绍仪、A等

    福州船政学堂留欧学生群

    1877年起4次共80余人

    马建忠、严复等

    甲午战争到民国初年觉醒、救亡、革命阶段

    涌向日本的留学群

    推当在22000人以上

    宋教仁、蒋介石、鲁迅、陈独秀等

    留学欧美学生群

    到辛亥革命前至少在600人左右

    孙中山、蔡元培、竺可桢等

    民初到20世纪20年代自由发展阶段

    留美学生群

    推算人数达5362人

    茅以升、闻一多、梁思成等

    赴法勤工俭学学生群

    共计有1700名以上

    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

    留苏的政治家群

    总计在1600人左右

    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

    留日学生群

    当在20000人以上

    郭沫若、苏步青、李大钊等

    留欧学生群

    当在5000人以上

    徐悲鸿、李四光、朱德等

    1979年到2000年新发展阶段

    分布欧美日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由教育部门派出的就达4.5万多人,自费出国深造多达400多万人

    陈竺(前卫生部长)万钢(前科技部长)等

    ——据周棉著《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分析与今后趋势之展望》

    1. (1) 请在留学“拓荒阶段”A处补充一位留学生代表,并说说其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贡献。
    2. (2) 从甲午战争到民国初年,中国大量留学生涌向欧美日本,促成这一留学潮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民国初年到20世纪20年代,出国留学出现了怎样的新动向。
    3. (3) 从1979年到2000年,这一阶段出国留学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 1. (2024八下·深圳期中) 法新社记者比昂尼克曾评论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人民进入正常的充满希望的时代。这一评论是基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A .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独立国家 B . 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指标 C . 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 (2024·肇庆模拟) 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他们的追寻目标。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时期“师韦制夷论”的提出,到甲午战争中国一败涂地……被经过维新的东邻小邦战败的强烈的历史震撼,使许多中国人从“洋务救国”的梦中惊醒,把中国近代化运动推进到效法西方改革政治的阶段。

    ——摘编自顾晓红《浅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主线——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和抗争》

    材料二  党的十二大以后……农村改革在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改革的红点逐步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试点发展到全部铺开,其它领域随之迈出改革步伐。……随着各方面改革的陆续开展和推进,僵化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冲破,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改革与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1年,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更好地发展自身、造福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任理轩《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回答下列问题:

    1. (1) 概括材料一中国人探索中国现代化的两个阶段,并指出这两个阶段的主要事件。
    2. (2) 指出材料二“农村改革”的标志事件,概括材料二关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3. (3) 概括材料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和当今的社会形势谈谈“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 1. (2024八下·珠海期中) 如下图是1978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这一文章的发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该文章的发表(   )

    A . 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 开创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C .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D . 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
  • 1. (2024八下·宝安月考) 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会对历史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搭配正确的是(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新中国的诞生准备了条件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诞生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进入了社会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D . 中共二十大——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1. (2024八下·越秀月考)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 . 阶级斗争为纲 B .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 实现共同富裕 D .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 1. (2024八下·越秀月考) 下图所反映的会议于1978年底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 )

    A . 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 . 决定撤销过去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 C .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 . 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 1. (2024八下·越秀月考)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充满希望的富裕之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断论。他总结了我国长期故步自封、闭关自守造成停滞落后的教训,指出“中国要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改革开放。开放不仅是发展国家间的交往,而且要吸收国际的经验。”

    ——摘编自《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材料二 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沿海港口城市由于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技术水平等条件较好,势必要先行一步....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开发的步骤将有前有后,引进项目的重点要各有侧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批转《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的通知(1984年5月)

    材料三 大事件表

    时间

    事件

    1980年

    中央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铺开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3年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基本框架

    1994年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WTO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01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的特点。
    3. (3) 从材料三表格中任选两个相互关联的史实,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所选史实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 (2024·南昌模拟) 以下内容是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找到的一则材料,最适合用来论证的学习主题是:1978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据统计,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领导人先后20次访问了51个国家,其中邓小平出访4次,访问了7个国家。题干最合适的主题是(    )
    A .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 “全方位外交的实现” C .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D . “改革开放的侦察兵”
  • 1. (2024·南昌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邓小平批准中外汽车企业合资经营,私家车解禁。那时私家车价格低廉,多用来跑运输或当出租车使。1986年11月,上海第一辆“Z”字私人自备车牌代码0001号诞生,随后私家车开始在深圳、广州等沿海城市及长春、重庆等城市涌现。1990年,路上的国产车除了“老三样”(捷达、富康、桑塔纳),还有夏利、奥拓。1997年,北京进入私人购车高峰。2000年,北京私人轿车保有量达到41万辆,成为国内首个私人轿车数量超过公用交通设备的城市。2001年,对外贸易壁垒打开,中国汽车消费“井喷”,一股“排浪”从沿海到内地,从大城市到小城市,从小城市向农村波及。

    ——新周刊《生逢大时代》

    材料二

      

    材料三 新能源汽车不仅智能而且环保。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达到25.6%,较2021年提升超12个百分点。乘联会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突破85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36%。

    ——2023年3月29日《中国日报网》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私家汽车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 (2) 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出现哪些变化?
    3. (3) 综上所述,你对推动我国汽车行业继续发展有什么好的建议?对如何开发利用新能源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3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