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 在总结过渡时期经济建设经验时,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要处理好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周恩来提出“既要重工业,又要人民”,工农业要“两条腿走路”。这些认识(   )
    A . 加快了国民经济部门结构和分配结构调整 B . 推动了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 C . 促进了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 D . 防止了“左”倾错误干扰经济建设
  • 1. (2024高二上·盐田期末)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 时代下的竞赛热潮”

    1950 年 7 月, 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全国广大工人阶级都应积极动员起来, 开展大规模 的群众性劳动竞赛; 1951 年 2 月,中央农业部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丰产运

    动”的号召。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创新记录运动、丰产竞赛运动等。

    60 年代前期, 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新,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新一轮“比 学赶帮超”群众性竞赛活动, 主要目标由提高劳动生产率到提高技术水平, 技术革新和 技术竞赛运动掀起新高潮。同时, 进一步在工业部门中开展以支援农业、增产日用品等

    为核心的增产节约运动。

    80 年代以来, 劳动竞赛不断改革创新。竞赛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竞赛内容以技 术创新为核心,竞赛奖励注重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2000 年,中华总工会提出把 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劳动竞

    赛、技术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摘编自欧阳恩良王建超《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不同时代的“竞赛热潮”进行简要阐释。(要求:史实准确,表达清晰,史 论结合,逻辑性强)

  • 1. (2024高二上·盐田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代下的竞赛热潮”

    1950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提出,全国广大工人阶级都应积极动员起来,开展大 规模的群众性劳动竞赛;1951年2月,中央农业部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爱国主义丰产运动”的号召。广大民众积极参与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创新记录运动、丰产竞赛运动等。

    60年代前期,广大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新,在工业、农业、科技等领域开展新一 轮“比学赶帮超”群众性竞赛活动,主要目标由提高劳动生产率到提高技术水平,技术革 新和技术竞赛运动掀起新高潮。同时,进一步在工业部门中开展以支援农业、增产日用品等为核心的增产节约运动。

    80年代以来,劳动竞赛不断改革创新。竞赛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竞赛内容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赛奖励注重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2000年,中华总工会提出把增强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御风险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摘编自欧阳恩良王建超《中国共产党领导劳动竞赛的历史考察》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不同时代的“竞赛热潮”进行简要阐释。

  • 1. (2023高一上·龙岗期末) 中国史学源远流长,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简史》展现了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简史》讲清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最终找到正确道路,从而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讲清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党带领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讲清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找到、坚持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讲清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历史。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邵建斌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史学研究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记》写作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几个发展阶段?你对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什么建议?
  • 1. (2024高三上·龙岗期末) 20 世纪 60 年代初,广东省澄海县实行了“包产到户,定产上交,超产奖励 ”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取得了大丰收;该县埔美大队实行的“ 固定地段,包工到组到人,验收评比奖励的责任制 ”在全省范围内普遍推广。这( )
    A . 开启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 . 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C . 顺应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D . 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1. (2023高二上·深圳期末) 1964—1980年,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期间,我国共新设56个城市,城市总数由167个增加到223个,增长33.5%。其中内地新设城市29个,占同期全国新设城市的52%。据此可知(   )
    A . 各区域经济结构已趋于平衡 B . 国家意志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C . 苏联援助促使城市数量增长 D . 中共八大方针得到贯彻实施
  • 1. (2024高二下·河南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5年的农业科学实验工作会议推动了农业科学实验运动向科学研究的方向发展,会议要求大力发展板田,把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交给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农业科学实验运动不但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还可以消除农民心中科学的神秘感,“破除资产阶级和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摆脱指挥生产的盲目性和摆脱催收催种的被动状态”。群众性科学实验的推广成为农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1965年,全国农技推广站职工达76560人,70%的农技人员都深入基层大办板田。1966年,农业科学部门参与的样板田近1000个,在样板田长期蹲点的农业科学研究人员约占全国农业科学研究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摘编自刘洋、周嘉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研究》

    材料二

    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于2012年全面启动以来,广东省政府采取落实建设资金,规范项目管理,奖惩并举等措施,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1510万亩,占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39.36%。实际立项1727.68万亩,超过国家下达任务的14.4%……从成效上看,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于改善项目区耕地的灌溉与排水条件,整修田间道路与农田防护工程,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等作用明显。

    ——摘编自仇大海、吴国华《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2016年1月)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业建设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 1. (2024·博山开学考) 1960年11月18日,李富春在全国第九次计划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要讲综合平衡,要有全面观点,强调要贯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方针,必须全面安排,综合平衡,使计划指标符合实际需要的比例关系,符合国民经济各部门必然的内在联系。这一主张旨在 (  )
    A . 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B . 总结“大跃进”的深刻教训 C .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D . 扭转国内经济困难的局面
  • 1.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 )

    A . 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 B . 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 C . 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 D . 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
  • 1.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1956 年 9 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本次会议取得的初步成果有( )

    ①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

    ③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④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