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上·锦州期末)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十个问题,即《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

    ①为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奠定基础       ②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主要任务

    ③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 (2023高二上·蚌埠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蚌埠部分城市道路的命名情况

    时间

    道路命名由来及举例

    20世纪

    二三十年代

    1929年,由蚌埠市政筹备处对城市道路系统,提出要求达到交通、卫生、观瞻的完美地步。道路分四类: “路”(如大马路、二马路); “街”(如中山街); “里”(仁和里); “巷”(公义巷,公平巷)。

    抗日战争期间

    1938年,日军在蚌埠地区设南、东、西三个岗口,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南岗一路、南岗二路、南岗三路、南岗四路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

    1966年9月,蚌埠市委更改蚌埠道路街巷名称。红旗路、东风路、跃进路、大寨路、红光路、长青路、向阳巷、解放路、大庆路等由此诞生。

    改革开放至今

    1981年蚌埠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全市的道路、巷里、桥梁、居住地进行命名、更名。涂山路、朝阳路、青年街、长征路、国强路等177条路、街、巷、居民区进行了命名和更名。

    ——据《蚌埠市志》等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 1. (2023高一上·西安期末) 标语、口号、歌谣往往打上了时代的印记。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走合作化道路”

    ——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通知》

    “工业学大庆”

    ——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其他部门学习大庆油田的经验,“工业学大庆”的口号从此在全国传播

    “农业学大寨”

    ——1964年,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讲话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81)”

    ——80年代初,中央在农业改革中提出此口号,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邓小平1986年8月在天津视察过程中提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

    “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

    ——摘编自《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标语口号》

    依据上述材料,确立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 1. (2023高一上·西安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尽快改变中国工业的不合理布局,中共中央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国之力在西部的十余个省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国家前后投入2000多亿元和上千万人力,构筑起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极大地增强了新中国的工业实力,完善了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物质基础,谱写出新中国史册上伟大而光辉的一页。

    ——摘编自朱佳木《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

    材料二

    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的部署,即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植树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科技教育。

    西部大开发实行国家可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西部大开发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的体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赵立《“三线建设”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比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线建设的特征。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三线建设相比,西部大开发的不同,并分析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意义。
  • 1. (2024高三下·广丰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将“工业自己,农业中国”作为对华基本经济政策,迫使中国成为它们的原料产地,中国农产品及农产制品大量销往国外市场,导致中国粮食大量出超和农村劳动力流失,饥荒问题屡屡发生。因此在进行农业雇佣经营、农业公司化、集团化经营之外,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改良”尤为关键。19世纪80年代,郑观应主张农事发展“必先通格致,精织造”“与洋人分利”;梁启超在《农学报》中强调“近师日本,以考其通变之所由”;袁世凯也呼吁农事应“专部以统之,学堂以教之”。1906年,清政府将商部改组为农工商部,并对农事事务实行分科办事、垂直管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分别组织了劳动互助社、犁牛合作社和耕种合作社,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任耀飞《中国传统农业的近代转型研究》

    材料二:1965年的农业科学实验工作会议推动了农业科学实验运动向科学研究的方向发展。会议要求大力发展样板田,把农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交给农业科学研究部门。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农业科学实验运动不但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还可以消除农民心中科学的神秘感,“破除资产阶级和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摆脱指挥生产的盲目性和摆脱催收催种的被动状态”。群众性科学实验的推广成为农村干部的主要工作内容。1965年,全国农技推广站职工达76560人,70%的农技人员都深入基层大办样板田。1966年,农业科学部门参与的样板田近1000个,在样板田长期蹲点的农业科学研究人员约占全国农业科学研究人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摘编自刘洋、周嘉惠《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群众性科学实验运动研究》

    材料三:自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于2012年全面启动以来,广东省政府采取落实建设资金,规范项目管理,奖惩并举等措施,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国家下达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1510万亩,占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39.36%。实际立项1727.68万亩,超过国家下达任务的14.4%……从成效上看,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对于改善项目区耕地的灌溉与排水条件,整修田间道路与农田防护工程,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等作用明显。

    ——摘编自仇大海、吴国华《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农业转型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农业建设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 1. (2024高三下·镇江开学考) 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议指出:“重工业方面,由于三年来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1961年应当适当地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调整发展的速度,在已有的胜利的基础上,采取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该决议( )
    A . 旨在推动重工业持续发展 B . 克服了人民公社的弊端 C . 有利于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D . 巩固了已有的胜利成果
  • 1. (2024高三下·镇江开学考) 如图是学者统计的1949-1985年京广线(北京—广州铁路线)两侧新开办的大中型企业数量。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周边国际形势日趋紧张 B . 国民经济比例趋于平衡 C . 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D . 国民经济布局得到改善
  • 1. (2023高一上·益阳期末) 20世纪60年代前期,以西南、西北为建设重点,以“备战、备荒、为人民”为指导方针的三线建设在我国轰轰烈烈展开。1965-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这一举措(   )
    A . 是面对严峻国际形势的重大决策 B .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实现 C . 实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平衡 D . 促进了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1. (2024高一下·月考) 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浙江、安徽等地一度出现包产到户等形式的试验。此外,党的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改进工业、商业、财政管理体制的三个规定草案决定,按照八大要求适当向地方和企业下放管理权力,这期间自由市场一度活跃。这些调整(    )
    A . 响应了国民经济“八字”方针 B . 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变化 C . 是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探索 D . 体现了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 1. (2024·河北开学考) 20 世纪 60年代到70年代,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建成了大批工业基地,成昆、湘黔铁路和沿线工业群使大小凉山、乌蒙山脉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实现了“飞跃五十年”的进步。这种局面的形成( )
    A . 受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 B . 初步改善了工业布局 C . 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D . 基于和平发展的考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