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开远开学考) 《剑桥中国史》中,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形象地比作“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
    A . 工业结构不合理 B . 地区分布不平衡 C .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 军阀割据混战的影响
  • 1. (2024高一下·泸县开学考) 晚清至民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法律法规,如1898年《振兴工艺给奖章程》、1904年《商标注册试办章程》、1923年《商标法》及《实施细则》、清末的《大清著作权律》、1915年和1928年的《著作权法》等。这一现象(  )
    A . 说明政府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B . 表明商业环境得到根本改变 C . 为竞争与创新提供一定条件 D . 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 1. (2024·) 下表所示为1872至1895年间在中国境内创办的近代企业统计情况。据表可推知,这一时期( )

    类型

    统计总数/家

    资本总数/元

    工人人数/人

    国人创办企业

    90

    25 126 895

    60 000

    外国在华企业

    16

    4 829 000

    34 000

    中外合办企业

    1

    629 370

    A . 民族企业全面占据优势 B . 列强经济侵略遭到一定抵制 C . 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 . 近代民族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 1. (2024·)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追求的目标,主要包括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理性化等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开启了近代中国与列强的不平等关系。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促使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进而追寻现代化之路。这种追寻在晚清时期经历了“求富自强”、“变法自强”、“立宪自强”三个阶段的演进。然而,中国早期现代化仅仅是清延及部分社会精英主导的有限变革,未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长远发展。

    ——摘编自郭若平《从近代历史进程看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1912年至1920年间,中国现代化进一步推进。

    ……据统计,从1912-1916年间,从南京临时政府到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1914年8月)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5万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总额为11743万元。所涉及的行业众多,尤以纺织和面粉这两个关系民众衣食的行业发展得最快。

    ——摘编自《中国年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现代化三个阶段的具体历史事件,并评价“求富自强”这一阶段的现代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阐述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
  • 1. (2024高一下·开学考) 下面是1850年至1936年中国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1936年币制:亿元)的变化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

    年份

    农业

    工矿交通业

    服务业

    人口(亿)

    人均国民收入(元)

    1850

    ——

    ——

    ——

    4.15

    43.80

    1887

    99.87

    14.49

    29.07

    4.00

    35.90

    1914

    128.01

    24.80

    34.72

    4.55

    41.22

    1936

    166.41

    40.60

    51.51

    5.11

    50.51

    A . 传统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 B . 民众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增强 C . 国内的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开垦 D . 近代民族经济得以持续发展
  • 1. (2024高三下·福建开学考) 下表是1931—1936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值统计表。表格数据变化反映出当时中国( )

    A . 进出口贸易结构发生改变 B . 民族工商业得到较快发展 C . 经济发展受经济危机冲击 D . 国民政府财力与实力增强
  • 1. (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 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

    名称

    相关信息

    安庆军械所

    1861年建,洋务运动最早的官办新式兵工厂

    发昌机器厂

    1866年建,中国近代第一家资本主义企业

    轮船招商局

    1872年建,中国近代第一家近代民用企业

    申新纺织厂

    1915年建,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于上海

    A . 洋务运动时期工业简表 B .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表 C . 晚清时期民族工业简表 D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简表
  • 1. (2024高二上·盐田期末) 据统计,1936年全国工业职工中,近代工厂工人170万,手工工场工人254万,个体手工业者7579万,后两项合计为前者的46倍。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手工技术仍具领先优势 B . 工人阶级需要先进理论指导 C . 近代化受制于内在因素 D . 近代经济结构地域分布失衡
  • 1. (2024高二下·大埔开学考) 历史研究中常以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试观察下面的上海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分析1900一1950年间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

    A . 《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B . 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C . “一五”计划实行。促进了重工业的快速发展 D . 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 1. (2024高二上·佛山开学考)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厂制度在英国形成后,工厂主大多数不是贵族。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算计开办工厂,有的成为万人瞩目的首屈大富。理查德·阿克莱特是工匠出身,前半生穷困漆倒。他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很快取得专利权,1771年建立水力纺纱厂。马修·波尔敦是手工业主,他创办了铁厂,并帮助瓦特改进了蒸汽机。

    ——摘编自钱乘旦、陈晓律《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等

    材料二  工厂制度进入中国始于19世纪中后期。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到1913年工厂数量已经颇具规模。据对1913年以前开办或投资工厂的202个人的统计,地主占55.9%、买办占24.8%、商人占18.3%、华侨占1%。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某学者认为,政治环境的不同是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身份不同的主要原因。概括中英两国早期工厂创办者的不同身份,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另提出一个主要原因均可,并阐述理由)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