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上·阳江期末) 如图为1913—1921年间中国棉纺织工业纱锭数量变化状况。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得益于下面(   )

    A . 列强对华投资规模扩大 B . 民国建立使中国真正实现了民主共和政体 C . 南京国民政府提倡国货 D . 民国政府实行了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
  • 1. (2023高二上·台州期末) 右图是1917年创办的中国最早的制碱厂,该厂( )

    A . 是中国近代官办企业的重要代表 B . 兴办借鉴了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 C . 创办人是晚清著名的实业家张謇 D . 创办的地点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 1. (2023高一上·金华期末) 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战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 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 1914年8月至 1920年,新注册公司达 272个,资本达 117434500 元。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

    ①清末“新政” ②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③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 (2023高一上·深圳期末) 下图反映了中国某一时期社会变化,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 发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 . 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 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改善 D . 官僚资本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 1. (2023高一上·番禺期末) 据统计,中国1914年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72个,资本额为117434500元。这反映了此时期中国( )
    A . 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加强 B . 经济近代化的发展 C . 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动 D . 官僚资本主义产生
  • 1. (2023高三上·河北期末) 表1为 1912—191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总值比较表(单位:两)。 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表1

    年份

    外货进口总值

    国货出口总值

    1912    

    47 309 7031    

    370 520 403     

    1913

    570162 577

    403 305 546

    1914

    557 109 048

    345 280 874

    1915

    454 475 719

    418 861 164

    1916

    516.406 665

    481 797 366

    A . 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持续减少 B . 中国国民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 . 中国工业化的社会环境有所改观 D . 中国的关税自主权趋于增强
  • 1. (2023高二下·银川期末) 民国初年,英国卜内门公司垄断国内纯碱市场。1917年民族企业家范旭东创办永利制碱公司,生产出红三角牌纯碱,结束了洋碱独霸国内市场的历史,并在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红三角牌纯碱的成功折射出( )
    A . 近代民族工业全面提升 B . 实业救国的时代精神 C . 列强资本在中国的萎缩 D . 近代工业的主导地位
  • 1. (2023高一上·咸阳期末)  如表呈现的是1913—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情况。对该如表解读准确的是( )

     

    1913年

    1920年

    增长百分比

    纱厂纱锭数量(枚)

    484100

    1248400

    157.8%

    织布机数量(台)

    2016

    5825

    188.9%

    A .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 . 棉纺织业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C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例失调 D . 稳定的政局促进经济的发展进步
  • 1. (2023高一上·台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中国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为中国民族工业让出了部分中国国内市场,也利于中国商品开拓国外市场。1911—1919年,全国面粉业增至120多家,火柴、造纸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但好景不长,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各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就萧条下去。

    ——摘编自焦雪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之研究》

    材料二 旧中国的经济中心上海解放后,投机资本疯狂操纵黄金、银元,在私营百货公司的带动下,几乎所有私营商店的产品都以银元标价。同时投机资本势力还掀起一股物价飞涨的浪潮,天津、上海带头,华中、西北跟进,波及全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

    ——据程中原、夏杏珍《党史国史上的要人大事》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新中国对“投机资本”采取的反击措施,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 1. (2023高一上·许昌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其主要进口品为鸦片和棉纺织品,中国的出口品仍为茶叶等农副产品。我国出口商品主要为农产品、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其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19 世纪70年代以后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荣氏兄弟创办的茂新面粉厂出产的“兵船”牌面粉不仅被上海面粉交易所定为标准粉,而且成了中国出口的标准粉,销往英、法、澳大利亚和东南亚各国。就连一向低调的荣宗敬都曾说过,“当时的中国人,有一半人是穿的荣氏企业的布,吃的荣氏生产的面粉。”

    ——《无锡荣氏家族曾“承包”半个中国的面粉和布》朱鲸润 匡笠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