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三上·湛江期末) 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    )
    A .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B . 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 C . 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 D . 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
  • 1. (2023高二上·光明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印度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进入 50 年代,赫鲁晓夫主张与美国在各个领 域展开“和平竞赛 ”,以制度优势战胜资本主义,亚非拉作为“ 中间地带 ”成为重点争夺对 象。1955 年之后,苏联为印度政府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与技术援助,印度成为苏联在亚洲给予经济援助数量最多的国家。

    ——摘编自沈志华《冷战国际史二十四讲》等

    材料二

    苏联这种不同以往的大幅度对外援助活动被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视为“经 济攻势 ”,亦引起美国政府的警觉。艾森豪威尔政府改变了之前重自由贸易而轻对外援助的 做法,积极加强对外援助。美国政府对印度提供了数量可观的经济援助,使印度成为当时美国对外经济援助中最大的受援国。

    ——上述材料摘编自郭华东《苏联对印度的经济攻势与美国的反应(1953-1961 年)》

    材料三

    右图为“ 中国、印度的人

    均 GDP 表 ”。

    20世纪50 年代一次国际会 议上,印度总理尼赫鲁对周恩 来总理说,我们两国有许多相

    同的地方,我们能否比试一下,

    中国、印度的人均 GDP 表


    按 2003 年市场汇率计算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1970 年

    1998 年

    1995 年

    1998 年

    中国

    114

    750

    2920

    3220

    印度

    97

    430

    1400

    1700

    看谁干得好。周恩来表示同意。

    ——摘编自高斌《中印两国经济现代化的比较分析》

    1. (1) 依据材料一、二,简析苏联、美国对印度援助的历史背景,指出此时期印度经济

      现代化相对于中国的优势。

    2. (2)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印“ 比试 ”的结果及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制度优势。
  • 1. (2024高三下·深圳)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国务卿腊斯克和苏联驻三关国大使多勃雷宁是参与处理危机的重要人物。

    材料一 美苏关于古巴的协议绝对不包括撤出在土耳其或意大利的导弹,苏联方面确实曾提出过这一要求,肯尼迪不仅拒绝讨论这一问题,甚至根本对此不予回答,危机的解决与任何形式的导弹交易都没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促使赫鲁晓夫从古巴撤走导弹的“唯一原因”就是他很清楚面临着遭受美国核打击的可能性。

    ——1963年1-2月间,麦克纳马拉、腊斯克在面对国会议员有关质询时的回答

    材料二 赫鲁晓夫没有坚持要求肯尼迪做出公开保证使他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肯尼迪被誉为这场危机中的大胜家是因为没人知道那笔秘密交易。赫鲁晓夫从古巴撤出了我们的导弹而没有取得明显的收获,因而大失脸面。事实上……(赫鲁晓夫)得到了从土耳其撤走美国导弹的保证。

    ——摘编自多勃雷宁回忆录(1995年出版)

    1. (1) 比较两则材料,指出双方关于古巴导弹危机和平解决原因的解释的异同。
    2. (2) 上述材料对于研究古巴导弹危机有何史料价值?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 1. (2024高二上·嘉兴期末) 它在太空中共运行了92天,绕地球大约1400圈。由于当时正值冷战,它的发射震撼了整个西方,同时亦激起美苏两国之后持续20多年的太空竞争。“它”是(   )
    A . 玉兔二号 B . “埃尼阿克” C . “奋斗者号” D . 斯普特尼克1号
  • 1. (2024高三下·山东开学考) 基辛格在《大外交》 书中将冷战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包括遏制政策、朝鲜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柏林危机,越南战争等。第二阶段从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开始。 据此可知基辛格冷战阶段划分是基于( )
    A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 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C . 美苏争霸美国处于攻势 D .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 1. (2023高三上·任丘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64年,有英国学者指出:历史学著作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全球性,世界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则是建立超越民族和地区界限的全球史。他不仅认为欧洲在今天的世界格局中已非中坚力量,而且认为自古以来,如果看不到亚洲、阿拉伯、拜占庭和斯拉夫民族的影响,看不到欧洲与广大世界的联系,也就无法理解西欧的历史,他指出,正在兴起的亚洲不久将把欧洲抛在后面。世界历史发展的最高时代不是欧洲或欧洲化的时代;欧洲的时代已经过去,代之而起的是太平洋时代。他倡导建立全球历史观,“不仅放眼世界、展示全球,而且不带成见和偏私,公正地评价各个时代和世界各地区的一切民族的建树”。

    ——摘编自【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1908—1984)《当代史纲要》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时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 (2023高三上·河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1950-2021年五个年份的GDP总量(单元亿美元)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五大常任理事国GDP总量的整体发展特点,简要分析其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五大常任理事国GDP总量的变化对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及启示。
  • 1. (2023高二上·保定期末) 《美国力量的收缩》一书说:尼克松的基本战略不是要对方赶快摊牌,而是要在桌上积累大笔赌注———就一连串看来是相互关联而规模广泛的问题同俄国人谈判。这种想法后来被称为“连环套原则”。这体现出当时美国政府( )
    A . 主张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B . 实行全面收缩的对外战略 C . 力图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D . 推行遏制苏联的军事政策
  • 1. (2023高二下·榆林) 在1947年至1954年间,有五十多部含有“反苏”主题的影片在好莱坞出产,这些影片直接迎合了当时美国社会中把任何“邪恶”的东西都与共产主义挂起钩来的简单思维逻辑。这些影片的出产表明( )
    A . 美国刻意丑化苏联 B . 国际环境影响艺术创作 C . 美国电影事业发达 D . 美苏冷战即将爆发
  • 1. (2023高二下·咸阳期末) 1947年12月1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对苏联、东欧的出口管制》文件,要求立即、无限期地停止从美国向苏联及其附庸国出口所有美国短缺的物资和有助于增强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此文件说明( )
    A . 美苏争霸局面愈演愈烈 B . 东西德国的建立激化美苏矛盾 C . 美苏之间冷战对抗加剧 D . 两极格局形成加剧了阵营对峙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2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