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2高二上·宁南开学考)   1929年开始的经济危机使各国之间货币战、贸易战和关税战愈演愈烈,几年间先后有40个国家实行外汇管制,56个国家实行货币贬值,76个国家提高关税。这体现出(    )
    A . 重商主义盛行,世界市场得到发展 B . 凯恩斯倡导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C . 自由主义盛行,经济缺乏国际规则 D . 经济危机导致各国出现政治危机
  • 1. (2022高二上·哈尔滨开学考)   1930年,希特勒在一次演说中说:“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那他2000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德国)必须抢占并保有空间。”希特勒“空间理论”出台的背景是(    )
    A .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B . 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 . 德国占领捷克苏台德区 D .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
  • 1. (2022高三上·邢台开学考)   1933年9月,美国内政部长伊克斯向全美石油生产州发出指令,规定各州的生产份额,使全国产量每天减少了30万桶。1934年10月,伊克斯组织各产油州成立了州际石油协议委员会,相互协调石油生产。美国石油生产逐步稳定,1934年到1940年间,美国油价不断上升并稳定在每桶1-1.18美元。材料表明美国(    )
    A . 联邦政治遭遇危机 B . 掌控中东石油资源 C . 国家调控颇见成效 D . 度过经济滞胀阶段
  • 1. (2023高三上·桂林开学考) 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出现了大量的乡土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美化传统农村家乡生活,推崇和颂扬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民“原初生活状态”“。乡土文学”风潮(    ) 
    A . 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 B . 顺应了资产阶级发展的内在需求 C . 表达了经济危机之下的精神危机 D . 反映了现代化压力下的精神慰藉
  • 1. (2022高三上·靖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国家垄断资本发展迅速,垄断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更为激烈。农民为了生存和发展,加入合作社“抱团取暖”成为农民的共识和理性选择,故合作社数量和社员数量不断增加。政府开始意识到合作社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通过政策和立法,在资金、保险、科技推广、信息咨询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农业合作社成为经济发展活动的动力中心。20世纪30年代,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大萧条,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多数国家政府采取增加关税、固定价格、限制农产品生产等措施,促进了农业合作社的发展,但合作社经营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市场竞争力。

    ——摘编自段禄峰《欧美农业合作社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材料二:中央苏区合作社经济具有股份制经济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开创集体经济的最早尝试。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苏区合作社不仅是一个经济组织,还是一个“党可以藉以更有力地领导群众的一个战斗的组织”。合作社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解决红军家属在生产生活上的困难从而保证“扩红”运动(即扩大红军有生力量的社会动员运动)的顺利开展;二是生产和收集粮食、筹集物资以满足前线需要。合作社的政治功能主要表现为查处和清除混入合作社的阶级异己分子和腐败分子,维护贫困农民在合作社中的地位,保证合作社的纯洁性。

    ——摘编目易棉阳《以运动促进运动:中央苏区合作运动与相关革命运动的关系研究》

    材料三:中央苏区合作社经济的绩效明显而卓越,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解决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调节市场,打击了投机商人盘剥,保障了人民群众日用品的供应;成为组织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的有效形式,保持了“党与农民群众的连锁”。

    ——摘编自曹春荣《中央苏区合作社经济的发展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与欧美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与欧美国家农业合作社发展呈现不同特点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央苏区发展农业合作社的经验。
  • 1. (2022高三上·武威月考) 1932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同其他学校21974名毕业生一样,也在拼命找工作了。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说来,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这说明美国当时(    )
    A .   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严重 B . 高学历群体受到各行业的青睐 C . 大萧条影响人们的择业观 D . 新政举措的成效尚未显现出来
  • 1. (2022高三上·贵州月考) 约翰.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愦怒的葡萄》以美国20世纪30年代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乔德一家为代表的大批破产农民逃向加利福尼亚去寻找机会的经历。但是当他们最终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加利福尼亚时,等待他们的不是梦想中的天堂,而是又一个地狱。该作品(    )
    A . 叙述内容都是客观历史事实 B . 讴歌了坚毅勇敢的美国精神 C . 是对资本主义的反思与批判 D . 彰显了现代主义的艺术风格
  • 1. (2022高三上·唐山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一片混乱。1930年,美国纽约合众国银行宣告破产,造成国内银行倒闭风潮,并迅速蔓延到欧洲。由于德国冻结了英国的对德投资,其中多是法国和其他国家在英国的存款,引发债权人涌向英国银行提款,致使英国大量黄金外流。1931年9月21日,英国被迫宣布停止现金支付,禁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制。英镑价格迅速跌落,英镑对美元的比值由四美元三十七分跌到三美元四十分。英镑贬值使英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下降,刺激了出口,抑制了进口,抵制了美国的关税战。到1931年底,放金本位制的国家多达十五个,包括英帝国所属自治领及其成员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及日本等国。

    ——摘编自崔树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国际经济战》

    材料二: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废两改元”:确立银本位,废除银两,改行银元,银元成为统一流通的本位币,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货币制度仍需改革。为了阻止白银大量外流,1934年10月,国民政府开始加征白银出口税和征收平衡税,但效果并不理想。1935年,国民政府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取缔白银流通,实行白银国有。至1936年底,国民政府共发行法币1407亿,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定。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初国际金融秩序混乱的表现及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实行的币制改革。
  • 1. (2022高三上·青龙开学考) 一战结束之后,美国在国内推行“生产合理化运动”,革新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泰罗制(以科学管理来组织企业生产)和福特制(以流水装配线提高效率)就是这一运动的典型代表。这其中隐藏着的主要问题是(    )
    A . 忽视了全球化发展的世界趋势 B . 对法西斯的极权势力缺乏警惕 C . 民众的实际购买力未同步提高 D . 精神文化生活跟不上物质水平
  • 1. (2022高二上·青冈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二: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1. (1) 据材料一,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其特点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1920年苏俄怎样的政治形势?1921年列宁实施的“围攻的方法”是指什么?
    3.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和列宁新经济政策有何相似之处?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