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下·大连期末)  十月革命开启了苏维埃俄国的建设事业,如颁布宪法、发展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公正与充分就业等。列宁深刻指出:“至于哪一个国家的无产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期间把这一事业进行到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这表明,十月革命(  )
    A . 促进社会主义理论开始从空想走向科学 B . 使俄国终于结束了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C . 推动俄国大规模有组织的工人运动开展 D . 开辟了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
  • 1. (2023高一下·铁岭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英、法、俄三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所承担的经济角色与社会主义运动变化趋势

    国别 1830-1860年 1861-1890年 1891-1920年
    经济角色 社会主义运动 经济角色 社会主义运动 经济角色 社会主义运动
    英国 中心区

    中心区

    法国 边缘区

    俄国 边缘区

    边缘区

    ——摘编自邓超《论社会主义运动兴衰的体系根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与社会主义运动相关的观点,并进行简要阐释。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1. (2023高一下·辽宁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强调,“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过渡到共耕制,过渡到公共的大经济”。战时共产主义结束后,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首次表述了他的合作社思想,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农业合作社),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随着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以及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展开,列宁对合作社的认识逐渐深化,其合作化思想也逐渐完善起来,并对后来产生了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曹英伟、卢婕《列宁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对中国农业改革的意义》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苏联当局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还是跟不上国内需求的增长。从“九五”计划(1971-1975年)期间农业的执行情况看,农业产量的增长率就已经放缓了,“十五”计划期间农业的表现更糟糕。“九五”和“十五”计划期间,谷物产量的增长都比既定指标差多了。为了弥补国内消费的短缺,苏联不得不大量从国外进口粮食。苏联购买的要在1972年7月1日到1973年11月1日交货的粮食已大约有3100万吨,它的硬通货价值在20亿美元以上。整个“九五”计划期间,谷物净进口为5500万吨,“十五”期间达到​1.02亿吨。从1973年起,苏联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粮食净进口国。 

    ——摘编自赵健《20世纪70-80年代中苏农业体制比较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农业合作化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其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80年代苏联出现农产品供应困难局面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苏俄(联)农业政策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 1. (2023高一下·信宜期末) 20世纪前期,某马克思主义者在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材料中的“这个革命”( )
    A . 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 . 推翻了沙皇专制的反动统治 C . 创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D . 受到了普法战争的直接影响
  • 1. (2023·松江二模)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影响深刻。
    1. (1)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示意图。

       ② 成吉思汗 ③ 北美独立战争  ④ ⑤ 

    2. (2) 为上图的历史现象,选择对应的文化影响。(填涂字母)

    3. (3) 以下材料指出了拿破仑对欧洲文化重构的诸多影响,对此概括正确的是(双选)
    4. (4) 下列几位革命英雄,在其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单选)                                                                                              

      A 玻利瓦尔

      B 提拉克

      C 孙中山

      D 列宁

    5. (5)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战争给人类文化带来的影响。
  • 1. (2023高一下·朝阳月考) 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再由理想到现实的发展过程。第一次实现社会主义“由理想到现实”的是( )
    A . 尼德兰革命 B . 巴黎公社革命 C . 俄国二月革命 D . 俄国十月革命
  • 1. (2023高一下·吉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刚出版,欧洲就爆发了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欧洲无产阶级革命形势作出了新评估。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只是提出无产阶级将用暴力去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还未讲到如何对待旧国家机器的问题。在总结法国六月革命的教训中,他们提出“打碎”的思想。通过1848年革命的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农民在大陆所有国家中占着人口的多数,于是他们提出工农联盟的思想。

    ——摘编自丁云本《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历史发展》

    材料二

    当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时代的变化引起了社会主义革命爆发条件的重大变化,革命形势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转移到了处在帝国主义总链条薄弱环节的国家。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帝国主义时代新的历史特

    点——更加突出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并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工人、农民、士兵中做了大量工作,提高了他们的觉悟,使他们成为革命的重要力量。列宁以其坚强的意志,带领布尔什维克党走出各种困境,排除各种干扰,最终取得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编自邬春红《论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材料三

    苏联的改革对东欧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戈尔巴乔夫否定“斯大林模式”基本体制的言论和政策措施极大地鼓舞了东欧各国原本就存在的试图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改革力量,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则给东欧各国提供了自主改革的外部条件,于是,一场酝酿已久的政治变革风暴在20世纪80年代末于东欧兴起,最终引起剧变。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选择与发展---20世纪的世界史》(第三编)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848年欧洲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并由此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东欧剧变的启示。
  • 1. (2023高一下·吉林期末) 1917年4月17日,列宁发表著名的《四月提纲》,重申了将革命推向第二阶段的立场。并指出:既然临时政府不能给人民带来和平,那么推翻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把政权转到代表工农的苏维埃手中就是理所当然之举。由此可知,《四月提纲》的发表( )
    A . 提出了和平夺权的方式 B . 为俄国革命发展指明了方向 C . 解决了紧迫的饥饿问题 D . 体现了苏维埃政权的先进性
  • 1. (2023高一下·东莞期末)  十月革命胜利时,列宁提出“计算和监督”是社会主义:1918年,他提出“大家都想过好日子”是社会主义,合理地分配粮食是“活生生的社会主义”;1922年,他又提出被人民群众肯定“这比旧制度好”的事物是社会主义。这体现了列宁(  )
    A . 重视农业生产与粮食的供给 B . 关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 C . 注重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建设 D . 不断发展自己的社会主义观
  • 1. (2023高一下·汕尾期末)  历史海报是时代的产物,如图为海报《人民胜利备忘录》,显示了沙皇将权力交给武装士兵和武装工人所象征的革命力量,背景中有一枚冉冉升起的太阳,是自由的象征。俄国人民胜利的关键在于(  ) 

    A . 俄国政府退出了一战 B . 俄国无产阶级的觉醒​ C . 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 D . 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共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