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三上·河北月考) 近代西方的能源与政治。

    材料一:长时间段英荷美德四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趋势图

           英国(1560-1973年)             荷兰(1800-1973年)

          美国(1775-1973年)             德国(1800-1973年)

    注:各图案代表的能源种类以美国为准,即1为柴薪和木炭,2为水力和风力,3为煤炭,4为石油,5为天然气;

    为便于统计,美国的风力和水力一类只包括水电部分;

    相关数据按照1QuadrillionBTU=1055PJ的标准折算。

    ——摘编自裴广强《近代以来西方主要国家能源转型的历程考察——以英荷美德四国为中心》

    材料二:一战前,石油主要是用来提炼煤油,其战略价值还未彻底开发出来。这一时期美国政府还未形成正式的、规范的石油外交政策,其海外石油扩张的主体是标准石油公司,主要目标是争夺海外的石油市场。一战期间,美国政府为盟友提供了80%的石油,并开始采取更为积极的石油政策。一战后,出于对石油资源枯竭的担心,美国石油公司积极寻找并控制海外石油生产地,并寻求美国政府的帮助。1917年,威尔逊政府成立了一个由各大石油公司组成的石油战争服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国内石油生产,确保石油供应,满足盟国的石油需求。这是石油公司们第一次明确地与美国政府合作。从此美国政府石油政策的重点由反垄断转变为相互合作,石油公司成为了美国政府进行石油外交的代表和助手。美国政府高举“门户开放”政策,积极引导、鼓励石油公司向海外进军,并为其提供外交支持。此后,控制石油、确保石油供应成为了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之一。

    ——摘编自贾少林《二战时期美国对拉丁美洲的石油外交政策》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以来英、荷、美、德四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20世纪上半叶美国政府石油政策的转变。
  • 1. (2024高三上·浙江月考) 下图为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变化示意图”,据此分析人口分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 .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C .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D . 中间阶层人数的增加
  • 1. (2023高二下·自贡期末) 19世纪,精细描绘人物或景物细节的写实画家在欧美仍然占有很大市场,进入20世纪之后,他们的市场日益缩小。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众审美观发生了重大变化 B . 作家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 C . 近代科学发展改变艺术创作方式 D . 现代主义艺术更贴近大众生活
  • 1. (2023高二下·商丘期中) 1952年,美国有1500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有电视机1.4亿台,收看电视成了人们获取新闻资讯、教育资源和娱乐的重要方式。美国家庭日均收看电视时间越来越长,由1951年的4.58小时升至1981年的6.73小时。这反映出(  )
    A . 电视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精神需求     B . 电视成为凝聚家庭关系的重要纽带 C . 战争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 . 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 1. (2023高二下·顺义期末) 信息技术 

    人类信息技术发展的五个阶段 


    标志

    史料证据

    第一次

    语言的使用

    语言起源有多种假说

    第二次

    文字的创造

    仓颉造字传说,楔形文字,甲骨文等

    第三次

    印刷术的发明

    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毕昇活字印刷术

    第四次

    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

    贝尔试用电话成功,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1997年《全球基础电信协定》

    第五次

    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1969年互联网诞生,电子商务兴起

    从第二次至第五次中任选一次信息革命,以“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为主题,拟定研究提纲。 

    要求:研究提纲应包括: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

  • 1. (2023高二上·洛阳期末) 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19世纪,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1929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这些医学成就( )
    A . 体现了人类对疫病防治的经验积累 B . 有效地控制了疫病的传播 C . 推动了西方近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D . 奠定了实验药理学的基础
  • 1. (2023高二上·铜仁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三次科技革命萌芽于20世纪4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加速器,三大前沿科学领域(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几乎都是在二战接近尾声之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大亮点。苏美两国你追我赶,竞相将宇航员送入太空,并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空间活动开始由近地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

    ——摘编自檀有志《科技革命与国际秩序变革的深层关联与演变轨迹》

    材料二:数字经济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创新引发的生产组织模式的深刻变革。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卫星或光纤传输等数字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和信息大量且快速的传输,从而提高了企业间信息的匹配效率,减少了货物流转的时间,也为跨境贸易和投资创造了新的机会。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解决其中存在的数据安全、跨境监管等难题。

    ——张如庆、陆健美《数字经济与贸易便利化:理论与实证》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例举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性的成就,概括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数字经济的认识。
  • 1. (2023高二上·黔南期末) 论述题。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农业革命增强了人类生存能力,使人类从采食捕猎走向栽种畜养,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工业革命拓展了人类体力,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了个体工场手工生产。而信息革命则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人类文明中的技术”为主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

  • 1. (2023高一上·贵阳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流传着以嫦娥奔月为代表的“飞天”神话,同时也有很多飞天的尝试。《汉书·王莽传》记载,当时有人使用鸟羽制成两只人工翅膀捆绑在身上,再装上环钮等器件,弹地而起后飞了数百步。宋代,拥有了更加强大的技术手段——火箭,借助火药燃烧向后喷火所产生的反作用力,箭可以飞得更远。明代,中国的火箭技术更加发达,出现了原始的两级火箭——火龙出水。火箭的发明,给人们遨游太空的梦想带来了新希望。据一些西方文献记载,明朝初年,一位叫做“万户”的官员做了一次“飞天”试验。他将47支火箭和两只风筝绑在椅子上,点燃火箭试图飞向天空,但是飞天椅最后摔到山坡下,他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万户的勇敢精神受到人们的肯定和敬仰,他也被认为是“试图利用火箭作为交通工具的第一人”。

    ——摘编自《国家人文历史》2022年第17期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敏锐地看到了航天科技工业在国防建设、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对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巨大作用,创立了中国的航天事业,这是确立我国大国地位的基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把发展航天技术纳入“863”计划。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并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先后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用不到30年的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摘编自林溪《中国“飞天简史”:从梦想到现实》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中国古代飞天梦的探索,分析万户飞天尝试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简析新中国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原因,并谈谈这一发展带来的启示。
  • 1. (2023高二上·嘉兴期末) 它在太空中共运行了92天,绕地球大约1400圈。由于当时正值冷战,它的发射震撼了整个西方,同时亦激起美苏两国之后持续20多年的太空竞争。“它”是(   )
    A . 玉兔二号 B . “埃尼阿克” C . “奋斗者号” D . 斯普特尼克1号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1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