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上·乐至开学考) 下表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国家的发展状况(部分)。这反映了当时亚非拉国家( )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

    埃及

    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拉丁美洲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A . 重在反对封建政权 B . 民族民主意识强化 C . 摆脱对美国的依附 D . 形成联合斗争局面
  • 1. (2023高二上·叙州开学考) 一战爆发后,甘地曾诚恳向英国当局表示,要募集印度人医疗队和印度士兵到前线服务,并认为战争结束后,印度将得到一个自治政府。然而1919年英国政府的高压政策让甘地深感失望,他意识到英国的殖民统治是不道德的,“如果(印度)人民对此宽容而不抗争,我们将永远不会进步”。这反映出(   )
    A . 国大党萌发了民族独立意识 B . 甘地放弃非暴力不合作策略 C . 英国强化了对殖民地的统治 D . 甘地民族自治思想发生转变
  • 1. (2023高二上·蓬溪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通史(现代蕃)》

    材料二: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                                    

    地区

    国家

    主要事件

    亚洲

    中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印度

    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

    埃及

    在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埃塞俄比亚

    坚持游击战争,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者

    拉丁

    美洲

    尼加拉瓜

    桑地诺带领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撒出

    墨西哥

    卡德纳斯总统进行民主改革,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材料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族民主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千米。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千米。

    ——摘编自王春良主编《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

    1. (1) 根据材料一,概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时代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多样性特征。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国际意义。
  • 1. (2023高二上·彭山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至18世纪末,亚非拉人民掀起了反殖民斗争。在非洲,部落反抗猎奴,保卫家园;在亚洲,封建领主反对殖民侵略和农民自发起义;在拉丁美洲,印第安人抵御侵略和黑奴暴动,以及土生白人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等。这时期的反殖斗争是自发地以惩治、驱逐殖民者为目的,大多在部落酋长、封建王公的领导或支持下进行的,其规模都较小,缺乏严密的组织,斗争方式和手段也较为原始。与此同时,这些斗争彼此间缺乏相互联系和支持,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高潮。除了极少数取得胜利外,一般都失败了,因而亚非拉各国都无法扭转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趋势。

    1791年海地革命爆发,建立起独立国家,以此为先导掀起了大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拉美独立运动。到19世纪20年代末,西属拉美殖民地绝大多数地区获得独立。19世纪中期以后,以亚洲为中心的民族解放运动逐渐兴起,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等,不论规模、组织,还是斗争内容都是前所未有的。19世纪末,在空前深重的危机面前,东方国家兴起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标志着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跨入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的新时期。各国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失败的惨痛教训使部分资产阶级人士走上革命的道路。20世纪初,在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东方各国人民觉醒起来,为争取民主而斗争。

    ——摘编自薛源官《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史分期问题初探》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20世纪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以来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意义。
  • 1. (2023高二上·泸县开学考) 甘地认为:“非暴力反抗总是优于武装抵抗”“非暴力并不意味着向坏人的意志屈服和妥协”“非暴力决不能用于保护一个邪恶的事业”。以下不符合“非暴力不合作”原则的是( )
    A . 1920年9月组织罢工、罢课、罢市、集会游行 B . 1922年2月联合省乔里乔拉村村民冲击警察局 C . 1930年3月破坏食盐专营法,组织“食盐进军” D . 1940年国大党政府辞职抗议印度总督宣布参战
  • 1. (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 1916年12月,甘地说:“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据此可知,甘地(  )
    A . 认为印度特产丰盈 B . 发现印度道德沦丧 C . 主张印度经济独立 D . 宣扬抵制金钱至上
  • 1. (2023高二上·吉林开学考) 1930年3月12日,甘地发起食盐进军号召。他在一个月中步行240英里,到达印度西海岸的丹迪,并从海水里提取食盐。其间追随甘地的人数不断增加,他多次谈及其对非暴力抵抗运动的愿景,并举行记者招待会,还为《民报》和《年轻的印度》口述多篇文章。甘地的这些行动( )
    A .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B . 意在团结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C . 恢复了印度的传统经济 D . 遭到了英国殖民当局的坚决抵制
  • 1. (2023高二上·金堂开学考) 印度民族领导人甘地认为,“非暴力”思想的核心就是爱,主张用爱的方式去感化和唤醒人的内在善性,从而使恶人弃恶从善,使犯错误者改邪归正。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使印度最终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 . 充分调动了印度人民的斗争积极性 C . 印度宗教深刻影响了其运动思想 D . 其斗争方式为亚洲各国提供了借鉴
  • 1. (2023高一下·朝阳期末) 乔治·奥威尔在《致神父约沃斯·琼斯》中提到:“二十多年来,甘地一直被印度政府看作是他们的一个得力助手……其实甘地让英国人更容易统治印度。因为在他的影响下,人们不再认为采取行动会对现实有所改变。之所以甘地在狱中总是受到仁慈对待,是因为英国的官员们害怕他死了之后,他的继任者会因不再相信“精神的力量”,而更愿意扛起炸弹。” 关于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
    A . 非暴力的斗争方式束缚了印度的力量 B . 非暴力的思想导致与英国冲突加剧 C . 甘地与殖民当局达成了思想上的一致 D . 甘地的思想游离于暴力与非暴力间
  • 1. (2023高一下·梅州期末)  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中,搜集了以下材料。他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材料1

    号召人民通过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及抗税等手段,与英印当局斗争。

    材料2

    向英印当局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

    材料3

    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行动。

    A . 桑地诺领导的武装斗争 B . 印尼民族大起义 C .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 埃及华夫脱运动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