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下·杭州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铃薯主要传播路径示意图

    (虚线代表1492年哥伦布探险以前,实线代表16世纪以后)

    ——据[日]21世纪研究会编《食物的世界地图》

    材料二: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痰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该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马铃薯的洲际传播路径。结合所学,概括马铃薯成功跨洋传播的必备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写出美洲被欧洲征服的后果。结合所学,说明欧洲征服美洲的经济动因。
  • 1. (2023高一下·杭州月考) 后果:大量印第安人被居杀;新疾病肆虐;非洲黑人被贩卖;种植园经济动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1500~1800年美洲人口结构发生变化,欧洲人、印欧混血人、非洲人、非欧混血人数量不断增加,并最终超过美洲原住民。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美洲原住民遭到大量屠杀 B . 欧洲人对美洲不断的探险和征服 C . 外来疾病导致美洲原住民大量死亡 D . 欧洲人在美洲大陆的分布越来越广泛
  • 1. (2023高一下·郑州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曾经为西、葡殖民地的拉美诸国,从其遭受殖民侵略开始,即处于经济发展的混乱之中,后虽赢得国家独立,但一直没有形成规范的经济发展秩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葡)征服者成功取代了土著精英并坐享其成,但是土著民能给新统治者的只有传统贡品玉米、木柴、羽毛等,甚至这些平凡的贡品也随着印第安人口的减少而减少,胜利者的尊严只能通过消费欧洲奢侈品获得满足。但随着被掠夺的贵重金属被挥霍和浪费,没有什么能用来购买奢侈品了。殖民者执着于寻找可以交易的商品,终于发现当地的烟草、可可、靛蓝染料可以用于交换欧洲常见的食物和奢侈的宗教物品,或者更常见的亚洲纺织品和精致的家庭用品,尤其对于葡萄牙属美洲来说,最重要的是甘蔗的引进。上述新作物在它们的殖民空间里会像野草和细菌一样重塑美洲地貌,因为它在规模和影响上与之前的任何经济活动都有很大不同。从长远来看,这并不是可持续的,但它们在自然和文化上留下的印记是深刻而持久的。

    ——编自(美)肖恩·威廉·米勒:《被人侵的天堂:拉丁美洲环境史》

    材料二:1822-1826年间,英国向获得独立的西班牙殖民地提供了十笔贷款,贷款总额标明为两千一百万英镑,然而扣除利息和中间经纪人代理费之后,到达美洲大陆的只有七百万英镑。与此同时,为了开发拉美矿藏、农业等自然资源及在拉美创建公用事业企业,伦敦成立了四十余家股份有限公司。银行如雨后春笋在英国大地破土而出,仅1836年英国就新开设了四十八家银行,英国银行直接向拉美国家政府提供财政资助。19世纪中叶,英国铁路在巴拿马出现,1868年由一家英国企业承建的第一条有轨电车在巴西雷西费市竣工。拉美国家的公债券在英国金融市场上流通活跃,城市公用事业也掌握在英国人手中。新诞生的(拉美)国家被军费开支压得喘不过气来,同时他们还面临对外支付手段不足的挑战。

    ——摘编自(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材料三:20世纪60至70年代,巴西经历了经济增长和人口爆炸,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不断扩张,贫困地区变得越来越穷。军政府以廉价劳动力以及宽松的环境和税收法律来吸引外国投资者。商业化使更多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人数超过了新工业所能吸收的范围,导致里约和圣保罗出现很多由黑帮控制的贫民窟。军政府严重依赖核能和矿业项目的支持,这引发了20世纪80年代的通货膨胀。高通胀耗尽了储蓄,并服务于外债,使巴西的经济陷入瘫痪。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经济缓慢改善,但是隐藏的不平等问题从未得到解决。为控制高通胀实行的财政紧缩计划,差一点关闭了健康和教育系统。在这样不稳定的时期,国家本已很严重的腐败,变得更加严重。

    ——摘编自(美)凯文·贝尔斯:《用后即弃的人:全球经济中的新奴隶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葡殖民者在拉美大规模种植新作物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向拉美进行经济扩张的历史背景。
    3.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拉美国家在19世纪和20世纪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 1. (2023高一下·郑州期末) 葡属巴西由于最初没有发现贵金属矿藏,于是以发展出口农业经济为主,先后经历了“巴西红木周期”“蔗糖周期”。1693年在米纳斯地区发现了黄金富矿后,巴西进入了“黄金周期”。上述“周期”的变动反映了当时( )
    A . 巴西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迈进 B . 巴西经济结构的单一化 C . 葡属巴西殖民政策的不稳定性 D . 葡萄牙殖民势力日益衰弱
  • 1. (2023高三上·南昌开学考)  19 世纪70 年代以后,拉丁美洲国家大多都依靠出口粮食、牛羊肉、矿物等,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阿根廷成为重要的粮食出口国、墨西哥的采矿业发展迅速、智利的硝石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4 等。这一现象( )
    A . 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逐渐成长 B . 表明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C . 得益于独立的经济体系的建立 D . 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夺了巨额财富。据统计,16、17世纪时,西班牙在殖民地开采的黄金白银超过当时世界总产量的2/3。1500-1650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的黄金多达180吨,白银多达16000吨。

    材料二  到达目的地(美洲)之后,黑人再次被卖到矿山或种植园做奴隶。

    材料三  西蒙·玻利瓦尔(1783-1830年)出生于委内瑞拉的一个白人贵族家庭。他少年时代接受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洗礼,青年时代就参加祖国独立解放事业。他认为应该解放黑人奴隶,给印第安人以平等权利,用法律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他虽然崇奉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但又认为绝对的民主自由和联邦制都不利于新生共和国的巩固。他设计了一套介于传统的君主制和欧美共和制之间的政治体制。他设想只有新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的大联合,组成足以与欧洲抗衡的均势力量,这才是不可摧毁的。”玻利瓦尔为争取在美洲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争取新独立国家的繁荣和进步、争取被压迫群众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争取社会改革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经验被拉美和整个第三世界人民当作反对现代殖民主义斗争的宝贵遗产。

    ——摘自罗荣渠《美洲史论》

    1.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殖民统治对美洲和欧洲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玻利瓦尔对拉美的历史贡献。
  • 1. (2023高三上·广州月考)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拉丁美洲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立了“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办公室”,协同其他政府和私人团体,利用广播、出版印刷和电影等宣传媒介,在拉美国家进行文化宣传活动,并对纳粹的宣传活动予以反击。美国对拉美的文化外交,促进了美国文化外交手段中文化宣传政策和文化交流政策的结合。

    ——摘编自郑欣然《二战时期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文化外交》

    材料二

    在拉丁美洲地区,美国学校起步比较早,影响深远。美国学校是美国全球布局的一支“隐性”力量,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些美国学校早期主要是由美国的教会组织、在拉美的美国商业企业或社会团体等创建。一个目的是为暂时居住在拉丁美洲的美国青少年儿童提供一个与美国国内教育水平相匹敌的教育项目。另一个目标是使拉丁美洲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国家继续学习英语,同时要求艾掌握的英语知识和使用英语的能力达到在美国上大学或生活所需的双语能力。

    ——摘编自王金兰《二战后美国在拉美开办美国学校的背景及特点分析》

    材料三

    在文化上,为了与前苏联宣传抗衡以及消除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在巴西的文化影响,美国的公共信息、文化交流和教育援助项目等有效地促进了美国文化价值观、思想、标准和生活方式在巴西的广泛传播。美国政府在战后初期采取了各种措施试图让巴西按照美国确定好的方向发展,致使巴西出现了“美国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拉美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是“有形”的,见效快,但很容易导致变化也快,甚至是“可逆转”的。而文化的影响却是“无形”的,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会大大有助于文化输出国实现其政治和经济利益。

    ——摘编自王晓德《美国“文化帝国主义”与拉丁美洲》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拉美独立后推行的主要外交政策,并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时期美国对拉美开展文化外交的目的。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二战后美国在拉美推行“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影响。
  • 1. (2023高三下·福田月考)  1949年,古巴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的小说《人间王国》问世,作者运用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描写了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法国统治下的海地,黑奴传播非洲迷信故事、土著和黑人皈依天主教、西班牙教堂里的巫术气息等现象。据此可知,该作品( )
    A . 反映了拉美不同种族文化的交融 B . 具有深刻的种族歧视倾向 C . 真实再现了法国殖民扩张的史实 D . 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珍惜
  • 1. (2023高三上·安徽开学考) 在殖民地时期、北美多形成资本主义租佃农场制,南美则多建立封建主义大庄园制和大地产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 南北美洲存在文化差异 B . 宗主国的发展程度不同 C . 三角贸易影响程度有别 D . 美洲本土文明先后湮灭
  • 1. (2023高二下·杭州期中) 世界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德】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

    材料二: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创办的学园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为第一所大学。在这里出现了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一个更全面和平衡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多产的思想家,对很多方面都感兴趣,他的历史影响与柏拉图的一样,大得难以清楚界定。两千年来他的作品提供了关于生物学、物理学、数学、逻辑、文学批评、美学、心理学、道德和政治的框架,他还创立了直到19世纪晚期才被取代的逻辑学,这些巨大的成就,类别不同但是影响绝不亚于柏拉图。 

    ——摘编自《企鹅全球史(第一卷):古典时代》

    材料三:无论是在16世纪还是在今天,在向欧洲人解释美洲的真实情况时,总是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欧洲人总是坚持认为其征服行为是正义的,他们只不过是遇到了一些“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部落”。而这些部落“最近”才从亚洲穿过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大陆,并且他们同欧洲人一样,都没有权利拥有新大陆及其巨大的资源。然而如果人们抛弃这些虚假的猜测,那么事实就会很清楚。同世界其他三个大陆的文明一样,美洲文明也是从某些中心地带发展起来的。在欧洲人到达美洲之时,美洲大陆上至少已有十几个这样的文明中心。 

    ——摘自罗克珊•奥尔蒂斯《美洲的印第安人:地缘政治学的分析》

    1. (1)  指出材料一所阐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运用这一理论,解释古代西亚地区成为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的原因。结合所学,列举三项苏美尔人创造的人类最早的文化成果。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释古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的含义。概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古典时代”取得的历史成就。
    3. (3)  阅读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结合玛雅文化的成果对该观点予以论证。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