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二下·达州月考) 1515年,西班牙国王费迪南德下令,不管是白人还是印第安人,都可以自由地与他们中意的人结婚。1542年,西班牙王室颁布的《新法律》规定:“印第安人是自由人,是西班牙国王的臣民”,有权拥有他们自己的土地,保留他们的村社。西班牙的这些规定( )
    A . 推动了印第安文明的正常发展 B . 促进了拉美自由平等社会发展 C . 有助于拉美混合文明结构形成 D . 受到了欧洲早期启蒙思想影响
  • 1. (2024高一下·成都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

    2007年10月,拉美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们把哥伦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评价哥伦布。 

    材料二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1. (1) 阅读两则材料,思考在如何评价哥伦布的问题上,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什么。试运用唯物史观正确评价哥伦布。
    2. (2) 概括梁启超的观点,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
    3. (3) 你如何看待中国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的模式?
  • 1. (2024高二下·成都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移动理论认为,从移民移动动机看,人口移动可以分为自愿性移民和被迫性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躲避专制迫害;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材料二

    15—18世纪大西洋沿岸洲际人口移动主要路线示意图

    根据材料一的观点,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其进行合理解读。(要求:概括准确, 解读全面、客观、条理清晰。)

  • 1. (2024高二下·广东月考) 自古以来,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并在迁徙过程中推动不同文化的交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拉丁美洲曾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移入地之一,也是近代人口流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可谓是典型的“种族大熔炉”。15世纪末以来,拉丁美洲出现过四波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潮。第一波国际移民潮在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的殖民扩张时期,移民主体为欧洲大陆的白种人;第二波国际移民潮在16—19世纪初的奴隶贸易时期,移民主体为非洲黑人;第三波国际移民潮在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中期的“大移民”时期,移民主体为南欧的自由移民和少部分亚洲移民;第四波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向外移民时期,出现了“重返欧洲”或“重返亚洲”等“回流”现象。

    ——摘编自杜娟《拉美外来移民史研究的重要性、方法和路径——兼论亚裔移民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以来拉丁美洲前三次大规模国际移民潮出现的国际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历史上大规模移民的文化影响。
  • 1. (2024高一下·青岛期中) 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到美洲时有17艘大船,带有教士、士兵、农民、工匠等1500人,船上载有农业工具、小麦、大麦、柑橘、柠檬、甜瓜的种子、甘蔗幼苗和牛、马、驴、猪、羊等家畜,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这(   )
    A . 开启了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B . 反映了葡萄牙扩张的商业性目的 C . 对推动美洲社会开发有一定作用 D . 说明新航路开辟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1. (2024高一下·青岛期中) 下图是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1493—1570年人口变化图,该现象的出现(    )

    A . 导致世界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B . 助力世界殖民体系迅速创建 C . 推动了全球整体联系的加强 D . 加速美洲原有社会结构解体
  • 1. (2024高二下·邯郸月考)  有学者指出,现代拉美文明是一种多元混合的文明,具有和谐性与不平等并存、开放性与依附性并存、多元文明与不平衡性并存的“悖论”。这主要是由于(  )
    A . 新的美洲文化趋于形成 B . 近代殖民侵略及人口跨地域转移
    C . 美洲人口及族群的变动 D . 拉美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不彻底
  • 1. (2024高二下·大名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后,欧洲人开始大量地迁往美洲。北美洲逐渐成为欧洲移民的主要集中地。18 世纪中期,移民已达 200 万。欧洲人到新大陆以后,对美洲实行残酷的殖民掠夺,对印第安人实行大屠杀,罪恶的贩奴活动也于 16 世纪 30 年代盛行,此后长达 3 个世纪,使非洲人口损失近 1 亿多人口。中国人向外迁移开始于汉代。唐代,海上贸易发达,一些华人移居马来半岛和瓜哇等地。宋末元初,因战乱,宋遗民大批涌向海外。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出现,东西贸易的发展,大批华人奔赴南洋。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沿海各省的民众大量到海外谋生。直到新中国建立的 109 年间,出国人数多达一千多万,遍及世界各地。据统计,现今在国外的华侨华裔约有 2300 多万人。

    ——摘编自王恩涌的《人·地·文化》

    材料二 秦代有计划地向南方长江、闽江和珠江流域推进,设置郡县,开凿灵渠,派遣 50 万人南戍五岭,这对南方地区的开发是一个重要的促进。两汉时期南方又有了一定发展,当时南方王工吴国 “东有海盐饶,章山之铜、三江、五湖之利,亦江东一都会也。”西晋末年永嘉治乱,中原人民避乱南下的,史称“扶携接踵”。中唐安史之乱导致了北方人口的又一次大规模南流。在迁徙群体中不仅有百姓,还有众多的富商大贾、文人墨客,直至宦官大族、皇亲宗族等无所不包。这些不同阶层的群体迁入江南地区后,基本上是各司其职、各操旧业,使长江流域自东晋南朝以来已经得到发展的社会经济更加迅速地增长起来。宋室南渡后,北方人民因不堪忍受女真贵族的压迫而流亡江南者日众,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摘编自张冠梓《试论古代人口南迁浪潮与中国文明的整合》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世界人口迁徙的主要趋势并分析其不同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原因。
  • 1. (2024高二下·大名月考) 桑巴舞被视为巴西的象征,它源于非洲,通过奴隶贩卖传到巴西,又吸收了来自欧洲、古巴和当 地的一些舞蹈因素而形成。这说明桑巴舞( )
    A . 是人口迁徙文化融合的结合 B . 是西方殖民主义罪恶的见证 C . 毁灭了美洲印第安人的文明 D . 使非洲文化占据了主导地位
  • 1. (2024高二下·承德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族大迁徙是亚欧大陆上南北两部分国家和民族交往扩大的一种表现形式。3至5世纪,中国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逐渐弃牧务农,为了寻求较好的耕地逐渐向南方农耕地区迁徙。匈奴人西迁促成4世纪中叶日耳曼人向罗马帝国境内的迁徙,在新建的日耳曼人诸王国里,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在不断增长,最终促成了西欧社会的变革。

    ——摘编自朱寰主编《世界上古中古史》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苏格兰人、爱尔兰人和威尔士人为主体的英国移民已遍布阿根廷各地,他们主要从事商业和农牧业活动,这些移民大多为富有的大商人、大金融家和大农场主。据统计,1895年到1914年间,阿根廷80%以上的制造业和75%左右的贸易掌握在英国移民手中。”英国移民在阿根廷兴建英式学校,大量招收阿根廷本土学生,自由主义和自由贸易观念被阿根廷精英阶层广泛接受。英国外交大臣坎宁说:“拉丁美洲已经独立,如果我们处理的不太糟糕的话,它将属于英国。

    ——摘编自卢玲玲《19世纪英国对阿根廷的移民及其影响》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公元3至5世纪游牧民族的迁徙对中国和西欧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向阿根廷移民的特点,并对其予以简要评价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