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二上·南宁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文明的形成都发生在一定的地域内,这个地域的地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该地域文明的产生。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如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盆地以及古代中国的黄河流域等,均位于地理条件优越的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气候区。

    ——摘编自张宁、张纯成《浅述地理环境与人类文明》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该主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 1. (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 农耕文明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了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这使得人口得到了较大的增长,并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还使得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

    ——摘编自昊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材料二

    可可原产于南美洲,与茶、咖啡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作物。1 502年哥伦布美洲探险时带回了可可豆。1525年,西班牙人开始在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种植可可,此后逐渐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岛推广。1528年,西班牙殖民者将巧克力饮料及制作手艺带回欧洲。16世纪30年代,可可种植跨洋传入西非的比奥科岛,并逐渐拓展到非洲大陆。1560年起,可可栽培先后传入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20世纪上半叶,欧洲多国继续推进可可的栽培,在大洋洲的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几内亚和萨摩亚建立新的可可种植园。

    一摘编自张箭《可可的起源、发展与传播初探》

    材料三

    自19世纪后半期起,美国就开始在各州投资兴建专门的农业试验站,到了19世纪末期,美国从联邦中央政府到最基本的县一级政府都成立了农业科研机构。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私营农业技术研究团体或机构。各级部门经常举行各种学术会议,讨论方法、交流经验、推广成果,将新的科研技术尽快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的脚步进一步加快,到1910年,美国已陆续研发出各种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农业机械,向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迈进。

    一摘编自刘鹏《浅析19世纪美国农业科技研发体系的构建与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农耕文明主要的起源地,阐明农业的发展对文明的推动作

      用。

    2. (2) 根据材料二,描述可可传播的洲际路线。结合所学,评述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农业机械使用的特点,概述19世纪后半期美国现代农

      业发展的原因。

  • 1. (2023高二下·兰州期末) 食物的生产(包括对食用植物尤其是谷类的自觉栽培和对动物的驯养)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自掌握用火以后最伟大的经济革命,其主要原因是(  )
    A . 增加食物供应 B . 杜绝饥饿发生 C . 促进科技发展 D . 加剧贫富分化
  • 1. (2023高一下·肇庆期末) 有学者指出, 因为农业造成定居, 一旦定居, 社会就变得越来越复杂; 为了处理这些复杂的关系, 就需要有一种社会机制, 也就是社会组织, 因此国家就一定会出现。 该学者旨在说明( )
    A . 农业对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性 B . 复杂的社会关系是国家出现的前提 C . 必须有农业才能产生国家政权 D . 精耕细作的农业为定居提供了条件
  • 1.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妇不织,或受之寒。”这描述的是哪种劳作方式( )
    A . 官营手工业 B . 民营手工业 C . 家庭式劳作 D . 庄园式劳作
  • 1. (2023高二上·湖州期末) 有学者认为“农业革命触发了一场链式反应,它引发了城市化、阶级分化以及社会分裂,从而损坏了原始社会令人神往的平等,但这一来打破了部落通过传统主义形成的约束性的结合,使人性得到了解放。”由此可知,农业革命( )
    A . 导致部落联盟走向覆灭 B . 标志着人类文明出现 C . 瓦解了“公天下”观念 D . 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
  • 1. (2022高二上·杭州期末) 下列图片是古代不同地区的生产生活组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说明牛耕已成当时主要的生产方式 B . 都可用于研究古代人们的社会生活 C . 都反映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 D . 都采用了奴隶集体劳动的耕作方式
  • 1. 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在《西方那块士》中讲到:“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以下与作者观点最接近的是(   )
    A . 农耕文明具有扩展潜能 B . 农耕文明社会分工发达 C . 农耕文明生产效率较高 D . 农耕文明社会组织完备
  • 1. (2022高二上·沈阳月考) 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世界各地区人民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生产经验。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和收获。这表明人类(   )
    A . 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 B . 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业出现 C . 从迁徙到定居到形成聚落 D . 社会私有制和国家的形成
  • 1. (2022高一下·江门期中)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这说明(    )
    A .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 . 农业的出现推动人类社会迈向了文明 C . 男女社会地位变化造成私有制的产生 D . 国家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上一页 1 2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