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上·柯桥期中) 史载抗倭事迹,“ 己未,圻头贼焚舟誓必胜,拥众趋台州。将军简锐师,以千五百人往。” “将军 ”是( )
    A . 戚继光 B . 郑成功 C . 俞大猷 D . 岳飞
  • 1. (2023高一下·大兴期末) 如表格内容反映出,明清时期( )

    明朝中后期

    日本倭寇威胁沿海

    16世纪中期

    葡萄牙获得澳门租住权

    1624-1661年

    荷兰侵占台湾

    17世纪中叶起

    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

    A . 中国版图基本奠定 B . 西方列强大举侵略中国 C . 中国社会面临危机 D .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1. (2023高一下·期末)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时间

    事件

    事件后续

    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

    设置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行省泉州府

    明初沿袭

    1384年(明太祖洪武十七年)

    因海禁而废澎湖巡检司

    1563年,考虑沿海治安等,复设

    1622年(明熹宗天启二年)

    荷兰人占领澎湖

    1624年,明军收复澎湖

    A . 政府重视对边疆的管理 B . 荷兰在亚洲扩张被遏制
    C . 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D . 中国领土主权意识增强
  • 1. (2023高二上·兴化月考) 下图为明代海防各防区卫所的间距示意图。辽东、山东、南直隶(南京周边)、浙江、福建、广东、北直隶(京师周边)合计为明代海防的七大防区,由此可以推断,明朝 ( )

    A . 东南沿海倭患频繁 B . 北直隶的卫所最为密集 C . 着力保障漕运安全 D . 多措并举加强边疆管理
  • 1. (2023高一上·河西期末) 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历史人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是( )

    A . 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B . 发动武装起义,反抗阶级压迫 C . 致力科技发明,推动经济发展 D . 促进文化交流,传播中华文明
  • 1. (2023高一上·梅河口月考) 下列表格内容反映出,明清时期( )

    明朝中后期

    日本倭寇威胁沿海

    16世纪中期

    葡萄牙获得澳门租住权

    1624—1661年

    荷兰侵占台湾

    17世纪中叶

    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

    A . 中国版图基本奠定 B . 西方列强大举侵略中国 C . 中国社会面临危机 D .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1. (2023高一上·月考) 明朝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实行海禁。沿海人民生路被断,于是与倭寇连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沿海形势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 )
    A . 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 B . 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 C . 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控制 D . 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
  • 1. (2023高一上·温州月考)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和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主流诉求。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先后对楼兰、大宛进行了征讨,皆以胜利告终。在征伐大宛之后,“自敦煌 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西域 都护是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主要人员均由中央任免。西域的一切事务均由都护去 处理,包括屯田、西域诸国国内的事务,而且西域都护府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在西域的权 限已经超过了国内的一般地方行政,似乎拥有与诸侯相等的权力,其权力最大的表现就是行使中央 对于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 

    ——摘编自张《“天下”与“统一”:汉与西域关系的再认识》

    材料二 

    材料三 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嘉庆祖孙四代的开拓,中国疆域达到了内在发展的极致。中国 按照自身发展的轨道滑行,国力达到了全盛。在此条件下,清朝于北方遏制了沙俄的继续南下,且 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于南方,运用朝贡贸易体制把欧洲列强的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范围内。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为巩固统一对边疆各族采取的策略。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结合所 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制度创新和变革”的表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朝面临的来自东西的海上威胁分别有哪些,并指出明政府为此 采取的对策。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朝“运用外交手段划定疆界”、“把列强权利锁定在规程所允许 范围内”对应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清朝辽阔疆域的历史价值。
  • 1. (2023高三上·天津市) 明代前期海防采用卫所制度。每卫官兵五千六百人,设指挥使一员统领。北起辽东,南至海南岛的海防前线共设卫五十四,千户所一百二十七。除在沿海险要之处筑城“屯兵设守”外,各个卫所还配了7战船,以实现水陆配合,协同作战。明永乐二年(1404年),设立天津卫。这表明当时 (    )
    A . 海防形势急剧变化 B . 政府重视开发海洋 C . 海防建设受到重视 D . 海防实力十分强大
  • 1. (2023高三上·陕西开学考) 明成化、弘治时期(1465—1505年),东南沿海走私活动活跃,形成了普通商民、海防军官、沿海豪势、册封使节、权贵人物等多种势力参与走私贸易的复杂局面。虽然明政府通过增补泉例打击走私活动,但闻粵沿海豪势和权贵势力的走私活动却屡禁不止,并不断向规模化方向发展。这现象反映出( )
    A . 新航路开辟后全球性贸易 B . 明王朝社会掌控力下降 C . 闭关自守政策逐渐被废弃 D . 官方对外贸易日渐衰微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