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万州开学考) 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是( )

    A . 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 .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 . 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 D . 有利于全国各地经济交流
  • 1. (2024高一下·开远开学考) 元代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落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朝廷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这表明元代(   )
    A . 加强了中央权力 B . 削弱了地方的权力 C . 强化了君主的权力 D . 给予了地方部分权力
  • 1. (2023高一上·江苏月考) “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这说明元朝行省制( )
    A . 导致地方分裂割据 B . 赋予地方较大权力 C . 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D . 属于最高行政机构
  • 1. (2023高一上·新乡期末) 元代设立的行省制度,是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能够做到使行省所握权力大而不专,正所谓“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度(   )
    A . 削弱了地方政府权力 B . 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C . 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 D . 是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
  • 1. (2023高一上·德州期末)  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这主要是基于加强( )
    A . 对西南的治理 B . 对吐蕃的控制 C . 对东北的统治 D . 对西域的管理
  • 1. (2023高一上·薛城期末) 摘录《元史·地理志》中元朝设置的部分行政区及其辖区,如下表。①处应填写的是( )

    行政区

    管辖的路府州县例举

    “统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统)大都路、上都路、保定路、济南路、大同路等

    岭北行省

    “统和宁路总管府……以西有哈喇和林河,因以名城”

    江浙行省

    “为路三十、府一、州二”(统)杭州、湖州、台州、福州、泉州等

    A . 中书省 B . 陕西行省 C . 甘肃行省 D . 江西行省
  • 1. (2023高二上·浏阳期末) 元朝行省长官总揽一省的政务、司法甚至军事。在特殊情况下,行省长官可以根据事情的紧急情况,在没有办法提前报备的情况下先行决策,然后再禀报上级或者皇帝。由此可见,元代的行省制(    )
    A . 削弱了皇帝的决策权力 B . 蕴含鲜明的集权色彩 C . 助长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D . 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 1. (2024高一上·期末) 《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由此可知,元朝 (  )
    A . 加重了民众税收负担 B . 实行边疆与内地一体化政策 C . 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D . 进一步激化了民族之间矛盾
  • 1. (2024·)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来确定。元代行省区划打破了这一做法。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元朝的这种做法( )
    A . 拓展了统治疆域 B .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 阻断了经济交流 D . 扩大了地方权力
  • 1. (2023高一上·山东期中)  元代在地方设立行省,突破了以山川地理划分区域的传统做法,尽量做到“犬牙交错”,“以北制南”。其主要意图是( )
    A . 防止地方据险割据 B . 整合资源发展经济 C . 加强边疆地区管理 D . 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