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一上·广东期中) 684年,秉笔宰相将原设于门下省的政事堂迁到了中书省,武则天默认了这一举动,政事堂由此开始向宰相议决军国大政的最高国务会议转型。此举有利干(  )
    A .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 . 降低相权膨胀风险 C . 完善权力制衡体制 D . 明确三省职能分工
  • 1. (2023高一上·江苏期末) 唐太宗时想要征未满十八岁的中男当兵,门下省侍中魏征坚决不同意,四次拒绝在敕书上签字,后受到太宗的嘉奖。武则天时宰相刘讳之受诬告后拒不承认不经中书门下的敕书,结果被赐死。这说明唐代三省制的运行效果取决于(   )
    A . 君主的个人素养 B . 当时的社会环境 C . 臣下的行政能力 D . 制度的成熟程度
  • 1. (2023高一上·宁德期末)  贞观年间,宰相岑文本文辞华美,精通典章制度,皇命文书皆出其手。据此推知,岑文本最有可能供职的部门是(   )
    A . 中书省 B . 门下省 C . 尚书省 D . 枢密院
  • 1. (2023高一上·沧州) 唐高祖、太宗时期任仆射的俱为元勋重臣。在政事堂群相议政时,尚书仆射品位高于侍中、中书令及其他加议政衔的官员,有着尚书左右仆射领导群相议政的含义。但是到了贞观末年,仆射一职长期出缺。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 . 参与决策官员数量固定 B . 尚书省是事实上的决策机构
    C . 中枢机构行政效率低下 D . 尚书省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 1. (2023高一上·杭州月考)  关于隋唐时期制度渊源,学界一直有“南朝化”、“北朝主流论”的争论。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提出,“唐朝其中央财政制度之渐次江南地方化,易言之,即南朝化。”后来唐长孺先生对这一观点做了进一步发挥。但是田余庆先生则强调北朝制度的重要性,提出“北朝制度主流论”,其学生阎步克又对这一观点作了进一步解释。由此可知( )
    A . 历史有争议,所以历史真相难以知晓 B . 在争论中,我们有可能不断接近真相 C . 历史真相的挖掘,主要靠历史学家的争论 D . 只要历史学家达成共识,我们就能得到真相
  • 1. (2023高一上·杭州月考)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有一部门的职责是“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敕制……皆按典故起草进画”。该部门是(   )
    A . 中书省 B . 门下省 C . 尚书省 D . 政事堂
  • 1. (2023高一上·柯桥期中)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蕴涵中国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九品中正制使荐举之责不再属于中央和地方长官,而由专职举士的中正官负责,这些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大都由世家担任,他们的阶级本性决定了他们在品评人物时不看才德,主要看出身门第,他们甚至根据族谱决定取舍,而对寒门庶族则百般挑剔,拒之门外,以至使官僚队伍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摘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共掌中枢决策,号称两省,又合称北省。为了避免决策过程的失误,唐代两省还设有一批谏官,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中书省,“右”隶门下省。唐代尚书省位于长安皇城中央纵横南北的承天门街东侧,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别称南省、南宫。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这里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者根据制敕精神制为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结合所学,指出后世扭转“寒门庶族”命运的选官制度并概述其积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唐朝三省位置图”A处对应的三省机构名称及其职能,并概括三省职权关系的特点。
    3. (3) 结合材料三,写出元代管辖琉球的机构名称。元代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简述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
  • 1. (2023高二上·诸暨期末) 政治制度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记·王制》说:“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天子之勋戚者十之三,前代之遗留者十之一,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

    材料二: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终止。这一改变,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养士,聚徒讲学以及随之而来的处士横议之风逐渐发展的结果。它从政治结构上保证了大一统帝国的存在。

    材料三:见右图

    1. (1)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些政治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些制度在巩固统治方面的作用。
    2. (2) 指出秦始皇“设职授官”的主要举措,分析这些举措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
    3. (3) 观察右图,指出三省的不同职能,简要说明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
  • 1. (2023高二上·阳江期末) 唐朝前期,统治者多次规范官员奏事的层级、程序和功能,注重皇帝与宰相及官僚机构之间的分工,皇帝原则上只处理军国大事或现行法律规章所无法涵盖的问题。这些举措(    )
    A . 反映了中枢机构的调整 B . 降低了君主专制的程度 C . 避免了朝廷决策的失误 D . 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
  • 1. (2023高一上·湛江期末) 贞观四年,唐太宗对臣下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据此可知,唐太宗的主要目的是( )
    A . 减少决策失误 B . 增强宰相议政职能 C . 提高政府效率 D . 缓和君相之间矛盾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共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