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3高三上·贵阳开学考) 唐肃宗时期,鉴于玄宗朝李林甫、杨国忠以中书省长官身份长期操控朝政的情况,遂将其改为"宰相分直主政事笔,每一人知十日"。至唐德宗时又将该制度调整为每位宰相“每日一执笔”。据此可知( )
    A . 中书省的决策权被剥夺 B . 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 C . 权臣干政受到一定制约 D . 朋党之争的局面终结
  • 1. (2023高一上·淄博期末) 如图为唐代一份皇帝敕令(部分),这可用于研究唐代的(   )

    A . 三公九卿制 B . 三省六部制 C . 二府三司制 D . 中书一省制
  • 1. (2023高一上·济宁期末) 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召开会议决定。这一变化( )
    A .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 完善了中央决策机制 C . 避免了决策失误 D . 防止了官员腐败问题
  • 1. (2023高一上·月考) 隋唐时,三省长官地位显赫,不轻易授人,但皇帝往往指定信任的或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给他们加上“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号,说明他们也是宰相。皇帝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 . 辅佐皇帝避免失误 C . 共同决策提高效率 D . 行使权力扩大相权
  • 1. (2023高二上·丹阳开学考) 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 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 集团。会议所作决议以文字形式报呈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A . 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 . 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 . 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 . 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 1. (2023高一上·丰台期末)  制度建设与社会变迁

    变法

    史籍记载

    释文

    李悝变法

    (魏国)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封赏有功劳的人,任用有能力的人,并且要赏就要实行,要罚就要得当

    商鞅变法

    (秦国)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在战场立功的人,都可以获得爵位;王族宗亲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名册

    乐毅变法

    (燕国)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着处之

    不把禄赏私馈给亲近之人,应授给功劳多的人;不把官职交付给宠幸之人,应让有能力的人来担任

    唐朝三省的职权是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施行。中书省由中书舍人掌起草命令,中书省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后,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在这种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如坚持不改,也还可以第二次、第三次发下,但舍人仍可以第二次、第三次退回,除非君主罢免他的职务,否则,还是拒绝起草。中书舍人把命令草成后,必须经过门下省的审读,审读通过,由给事中(门下省专掌封驳的官员)签名副署,才行下到尚书省施行。如被封驳,则此事便当作罢论。

    ——摘编自吴晗《历史上的君权的限制》

    1912年3月5日,有人在《时报》上发表了以《新陈代谢》为题的文章,其中写道: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要求:确定总论点,选择两个不同类别的证据进行论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1) 依据材料和所学,比较三次变法的共同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2. (2) 依据材料,概括唐朝三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作用。
    3. (3) 从材料中选择证据,阐述对“新陈代谢”的理解。
    4. (4) 依据材料,概括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说明这部宪法的历史地位。
  • 1. (2023高二上·吉安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图

    材料二 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公民大会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奴隶制社会。 

    ──许海山主编《欧洲历史》

    材料三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统治阶级,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材料四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进行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请回答:

    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体现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图三和图四体现所在国家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1. (1) 图一中国古代和图四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的本质上的区别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形式上的不同。
    3. (3) 结合材料四回答建国初我国建立了哪些“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 1. (2023高二上·浏阳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旧唐书》载:“(唐高祖)武德七年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尚书、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内侍为六省”。三公地位高,无实权,实际上是荣誉职务。六省中的尚书、门下、中吊是朝廷机关,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其中尚书省系执行机关,政务繁多,故又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管理有关事务,这些部门在政权机构中所起的作用最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北宋初期,统治者鉴于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961年秋,赵匡胤当众劝石守信等高级将领“释大兵权,出守大藩,择便好田宅市之”,史称杯酒释兵权。将禁军的鲩领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牵制,规定驻京部队与地方部队实行轮换制,使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设立参知政事为副相牵制宰相,设立枢密院管军事分割宰相军权。又设度支、盐铁、户部(称三司)分制宰相的财权。963年,“命户部侍郎吕余庆权知潭州”,形成了以中央文官充任州一级长官的制度,节度使或卒或徙皆以文臣代之。在各路设转运使,规定地方税收余额由转运使全部送至中央。这些措施对巩固政权,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使北宋长期处于积贫积弱、被动挨打的局面。

    ——据史绍良《北宋中央集权制度探析》等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高祖推行官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官制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 1. (2023高二上·浏阳期末) 据《贞观政要》记载: “尚书右仆射封德彝等,并欲中男十八已上,简点入军。敕三四出,魏徵(时任门下省侍中) 执奏以为不可。德彝重奏,……太宗怒,乃出敕:‘中男已上,虽未十八,亦取。’ 徵又不从,不肯署敕。……乃停中男。”材料最能说明当时(   )
    A . 相权分散皇权加强 B . 宰相参政职能强化 C . 决策过程的理性化 D . 行政效率较大提高
  • 1. (2023高一上·德州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图1、图2分别是哪一时期中央权力分配的示意图? 
    2. (2) 与图1相比,图2所示权力分割有何特点?有何历史影响?
上一页 4 5 6 7 8 下一页 共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