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活动已开启,快来参与吧 关闭充值活动
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历史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2024高一下·安徽开学考)  东晋以来,由于北民南渡,建置了许多侨郡。南朝以来为了招抚屯聚于江汉流域的诸州蛮部,又在侨郡的邻近地区设置了许多左郡。以致荆、郢等地形成了侨郡、左郡夹杂交错的局面。据此可知,侨郡、左郡的设置( )
    A . 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交融 B . 强化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C . 稳定了北方的社会秩序 D . 完善了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 1. (2023高一上·宣城期末)  东晋时期出现了成都、江陵和建康三座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期的广州因为海上贸易的兴盛而富庶,称雄海内外。东晋城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 抑商政策的松动 B . 南北政权的竞争 C . 民族交融的加深 D . 江南经济的发展
  • 1. (2023高一上·广东期中)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尽管战火连绵,政局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发展,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是(  )
    A . 政权并立与文化停滞 B . 开放包容与对外交流
    C . 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 D . 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
  • 1. (2023高一上·广东期中) 《史记》中描述江南地区“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南朝沈约的《宋书》中却描述江南地区“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种变化( )
    A . 反映了经济重心已南移 B . 导致了政区的调整 C . 说明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D . 缘于北方移民南迁
  • 1. (2023高一上·盐田月考) 西晋太康时(280~289年),江南各州户数在全国总户数中所占比重分别为:荆州15.62%,扬州12.25%,交州1.03%,广州1.72%,而荆州还包括江北十余郡,扬州还包括江北二个郡。这说明当时( )
    A . 江南地区得到普遍的开发 B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 . 南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D . 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 1. (2023高一上·深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由于北人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冶铁技术,南 方冶铁业因此得到发展。稻田耕作开始使用铁犁、耙、秒等铁农具,这使得北方作物麦、粟、 菽等耐早、耐寒作物在南方得到推广。随着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和产量的提高,剩余产品 也随之增加,这推动了南方粟、麦市场的发展。历宋、齐、梁三朝都城建康有较大规模的粟、 麦市场。此外,山区的“蛮族”在政府的鼓励下,大力开发“蛮田”,使得“蛮田大稔,积谷重岩, 未有饥弊”。

    ——摘编自杨乙丹《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及其思考》

    材料二

    以往史学界有一种传统的看法,认为只有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政权,才能促进当时经济的发展,而对分裂时期的地区性政权或偏处一隅的地方性政权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所起 的作用,则往往不予注意,也没有给以应有的评价。从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间歇发展中不难 看出,即使暂时处于分裂时期,只要地方政权的统治者实行缓和矛盾、保境安民的政策,是可 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

    ——摘编自许辉《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 (2) 概括材料二中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1. (2023高一上·广东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古代中国主要商业中心的演变。

    战国

    出现了商业区“市井”

    西汉

    都市商业繁荣

    王莽新朝

    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唐代

    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

    两宋

    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建康(今江苏南京)、鄂州、江陵

    明清

    北京、苏州、湖州、杭州等传统大都会盛泽镇、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等若干市镇

    ——据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整理阅读上表,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古代商业中心”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史实调用准确,层次清楚,逻辑清晰)

  • 1. (2023高一上·揭东期中) 魏晋时期,麦、菽等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该现象( )
    A . 有利于南方统一北方 B . 反映出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C . 消除了区域间的差异 D . 得益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 1. (2024高三下·浙江开学考) 下列语句能够反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是(   )

    A “苏湖熟,天下足”

    A . “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B .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C . “荆越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覆衣天下”
  • 1. (2023高一上·潮阳期末)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 (人口)流寓江左(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东晋政府允许侨人(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 在户籍上注明本人原籍,并给予免除正常赋役之优待。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安史之乱导致北方经济遭到破坏 B . 政府优待政策利于江南地区开发 C . 人口南迁促使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D . 孝文帝改革促进北方的民族交融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共38页